白色金针菇栽培要诀一、温度要求白色金针菇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温度在10 ℃左右。二、栽培料配方培养料既要营养丰富, 又要通气、保湿性能好。①棉籽壳65% , 杂木屑 12% , 米糠或麸皮20% , 石膏1 . 5% , 糖1% , 尿素0 . 5% 。②稻草粉 40% , 棉籽壳40% , 米糠或麸皮14% , 玉米粉3% , 石膏1 . 5% , 糖1 %, 尿素0 . 5% 。③木屑64% , 棉籽壳10% , 米糠或麸皮20% , 玉米粉 3%,%,糖1%,%。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3% , 培养基表层要扒平压实,否则很难发生菇蕾。三、菌种要选用生长力旺盛、无杂菌污染的适期菌种, 已在瓶口形成菌蕾的不能使用。四、发菌培养室温度调至18 ℃左右, 20~30天可长满瓶。五、搔菌发菌结束要立即进行搔菌, 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发生。六、催蕾室温调至10 ℃~12 ℃, 相对湿度为90%~95% 。每天向瓶(袋) 口吹风2~3次, 对菇蕾的发生很有效。七、抑制及促长现蕾后柄长1厘米、盖径1 . 5毫米时, 降温至6 ℃~ 8℃。力求接近自然状态的空气环境, 有微弱的散射光, 处理5~7天, 可使子实体生长整齐, 提高产量和质量。抑制完毕, 恢复出菇适温10 ℃左右, 相对湿度80%~90% , 保持微弱光线。当子实体长至2~3厘米时, 将菌袋口撑开拉直成套筒, 减少通风,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有利于菌柄伸长。中后期视菇体生长情况,进行适度通风。工厂化袋栽白金针菇栽培管理方法 1. 纯白色金针菇出菇袋菌丝的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立即放入 18— 20℃的菌丝培养室内,接种后 10— 15 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内 20— 25 厘米,一般需培养 25 — 30 天长满菌袋。发菌阶段应及时把污染袋拿出培养室,同时用高效绿霉净喷培养室防治。 2. 搔菌方法: 出菇袋菌丝发满菌袋时要立即进行搔菌, 搔菌是把老原种菌种块和深 1—2 厘的培养基一起刮掉使子金针菇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生长,搔菌采用负离子搔菌机自动旋转的机械化方法。搔菌后移入催蕾室。 3. 催菇蕾管理方法: 出菇菌袋进入催菇蕾室后, 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自动增湿机来加湿, 水要用磁化水。催菇蕾室的湿度应保持在 85%— 95%。催菇蕾前 3 —4 天一定要保持好湿度 75%— 80 %,使受伤的培养基表面菌丝细胞快速恢复。催菇蕾中期时因出菇袋内菌丝细胞呼吸大量的氧气, 使培养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这时通风换气管理是关键。而制冷机以自然对流式比较好。催菇蕾管理时应把温、湿度和通风调到最适合的范围,搔菌后 5—6 天,培养基表面会长出白色棉绒的气生菌丝, 接着便出现透明近无色水滴, 再过 8— 10 天就可长出金针菇菇蕾。如果培养基表面有浅茶色至褐色表明培养基已被细菌污染。减少细菌污染的发生方法:一要降低催菇蕾培养窒內的湿度,二喷施耳康消和防治。 4. 抑制管理方法: 必须进行充分的均育前处理, 如果直接进行抑制处理时出菇袋子周围的温度很快降低至 4—5℃,金针菇原基会停止生长。而均育是采用控制低温温度抑制工艺, 使抵抗力弱的出菇袋培养原基不致于枯死, 增加了袋内菌丝细胞呼的抵抗力, 而能够均匀发育。均育的温度 8℃左右, 空气湿度控制在 85%— 90 %,空气环境要接近自然状态,采
白色金针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