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疗常规糖尿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 胰岛素抵抗) ,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代谢异常。糖尿病病因学分类(1997 , ADA 建议) (一)l 型糖尿病(B 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不足) 1 .免疫介导( 急发型、缓发型)2 .特发性(二)2 型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三)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lB 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1)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ODY) (2)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基因异常) 3 胰腺外分泌疾病 4 内分泌疾病 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 感染 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8 其他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四) 妊娠(期) 糖尿病(GDM) 指妊娠期间初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不论分娩后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 GDM 。妊娠结束 6 周后,复查并按血糖水平分类: (1) 糖尿病’(2) 空腹血糖过高(3) 糖耐量(IGT) 减低(4) 正常血糖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症状+ 随机血糖≥ mmol / l(200mg / d1) 或 FPG ≥7. 0mmol / l(1 26mg / d1) 或 OGTT 中 2HPG ≥1 l-1 mmol / l(200mg / d1)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治疗目标:消除症状、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健康状况利劳动( 学习) 能力、保障儿童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氏划治疗、综合治疗、治疗个体化治疗措施:以饮食治疗利体育锻炼为基础,根据病情予以药物治疗一、糖尿病教育对象包括糖尿病人、家属、医疗保健人员内容糖尿病知识、糖尿病的危害、自我监测二、饮食治疗 1 型合适的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则的餐饮安排基础上, 配合胰岛素治疗, 控制高血糖、防止低血糖 2 型肥胖或超重患者, 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 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一) 制订总热量理想体重(kg)= 身高(cm)-105 休息时 25~30kcal / kg /日轻体力劳动 30~35 kcal / kg/ Et 中度体力劳动 35~40kcal / kg /日重体力劳动 40kcal / kg /日以上(二) 碳水化合物约占总热量的 50% ~60 % (三) 蛋白质不超过总热量的 15 %,至少 1/3 来自动物蛋白质成人 ~1. 2g/ kg /日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伴消耗性疾病者 1. 5~2g / kg /日伴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者, 0. 8g/ kg/ 日,血 BUN 升高者, 0. 6g/ kg /日(四) 脂肪约占总热量的 30 %, ~1. 0g/ kg /日饱和脂肪、多价不饱和脂肪与单价不饱和脂肪的比例为 l:1:1 (五) 其他纤维素、微量元素、食盐<7g /日、维生素、叶酸(六) 合理分配(七) 随访根据情况调整三、体育锻炼 1 型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波动于胰岛素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胰岛素不足时,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增加。胰岛素过多时,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肝葡萄糖生成降低,血糖降低甚至发生低血糖。 2型尤其是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糖尿病运动适应证: (1)2 型 DM 血糖在 16. 7mmol /L 以下,尤其是肥胖者(2)1 型 DM 病情稳定,餐后进行,时间不宦过长,餐前胰岛素腹壁皮下注射不宜进行体育锻炼者: (1)1 型 DM 病情术稳定(2) 合并糖尿病肾病者(3) 伴眼底病变者(4) 严重高血 l 压或缺血性心脏病(5) 糖尿病足(6) 脑动脉硬化、严重骨质疏松等四、白我监测尿糖血糖三餐前后睡前 0AM 3AM HbAlC 2~3月 FA 3周每年 1~2 次全面复查,包括血脂水平、心、肾、神经、眼底情况五、口服降糖药物(一) 促胰岛素分泌剂 1 .磺脲类甲苯磺丁脲 500 ~ 3000mg /d2~3 次/ d 格列本脲 1. 25~20mg /dl~2 次/ d 格列吡嗪 2. 5~30mg /dl~2 次/ d 格列齐特 80~ 240mg /d1~2 次/ d 格列喹酮 30M 80mg /dl~2 次/ d 格列美脲 l~8 mg /d1 次/ d 作用机制:磺脲类作用的主要靶部位是 ATP 敏感型钾通道(KATP) 。促进胰岛素释放。适应证: (1)2 型 DM 经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控制, 如已用胰岛素, 日用量在 20-30U 以下。(2
糖尿病诊疗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