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D城市ABC2:该站站坪长度:2100米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为850米。4:机车类型:货运机车:“东风4”内燃机车;客运机车:“北京”内燃机车5: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往自ABC本站合计A4+13+0+02+6+0+00+0+2+16+19+2+1B4+12+0+01+4+0+00+0+2+15+16+2+1C2+7+0+01+4+0+00+0+1+13+11+1+1本站0+0+2+10+0+2+10+0+1+10+0+5+3合计6+19+2+15+17+2+13+10+1+10+0+5+314+46+10+6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9: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取(送)两次;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二、设计要求:1:分析已知资料,确定车站原则性配置图;2:确定车站各项设备的相互位置及数量;3:设计车站布置详图。并绘制比例尺平面图(1∶2000);4:用分析计算法计算车站通过能力;5:编写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3)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课程设计必须按时完成,并提交下列文件:1)车站平面详图;2)车站比例尺平面图(1:2000);3)设计说明书。二、设计方法::原始资料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根据。同学们在接到任务书后,首先应对任务书所给的已知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便了解各项资料的用途及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车站配置图的选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车站配置图的合理与否,对车站作业和工程投资影响很大。一般应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提出几个可能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由于时间关系在本课程设计中不可能进行详细比较。因此可以根据原始资料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确定。1)车站类型的确定根据任务书中所给的客货运量、线路的有效长度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车站配置图类型。但选用的车站配置图,在长度上应与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站坪长度相适应,一般不小于下表中的数值。车站布置形式按远期采用的到发线的长度(米)10单线复线单线复线单线复线单线复线横列式1850201750横列式33220026002)各项设备相互位置的确定确定各项设备(即指区段站的五项设备)的合理位置,绘一车站基本配置图,画出各项设备。咽喉区主要作业进路上的道岔和渡线并简要说明其采用的理由。3)确定第三方向的衔接位置在区段站上第三方向引入,主要决定于直通折角车流的大小,为了减少折角列车的作业,第三方向应当从直通折角车流较少的一端引入。)到发线数量在计算到发线数量时,尽头式正线按到发线计算。本站为两个方向以上线路引入的区段站,考虑列车的同时到发,根据站场设计规范,本设计增加1条到发线。列车到发线的数量,按书中第116页查表的方法进行确定,上下行到发场的线路数目,可按该站接发列车的车数多少进行均匀分配。2)客运设备设计在区段站上,旅客列车到发线每方向应不少于一股,以保证各方向的旅客列车同时到发,其有效长应按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计算,并设计为双进路。使用中也可用于接发货物列车。旅客站台,除基本站台外,还应设置中间站台。由于上下旅客较多,横越设备考虑采用地道。单线区段站站房及站台的布置形式如下图所示。3)机车走行线机车线的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可参阅教科书P117。4)机待线设有机走线的区段站上,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机待线应优先采用尽头式,其有效长度为l机+15(m)。5)机车出入段线其数量及设计要求见教科书第117页。6)调车线在区段站上的调车线数量,主要决定于接轨方向数,编组的到达站数及有调作业车的辆数,其数量和有效长按教科书第120页的规定进行确定。7)牵出线其数量可参阅教科书(第121页)中有关规定来确定。:区段站咽喉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选定的原则性配置图,确定每一咽喉区的作业如客、货列车的接、发;机车出入段;到达解体及编组出发列车的转线;客货列车反方向接发及向机务段、车辆段取送车等作业分别列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确定各项作业的进路,而且还可以用来检查各项进路是否齐全。2)根据确定的设备数量绘制详图,即画出客货列车到发线、机车走行线和咽喉区的平行进路、梯线、渡线及道岔。为了保证必要的平行进路和调整线路的有效长,使之与任务书中规
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