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说课稿邢作勇一、说教材《昆明的雨》就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昆明的雨及雨中特有的事物、人物、情景等,表达作者对昆明的生活的喜爱与怀念,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生活中不就是缺少美,而就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这篇文章中平凡之物,平常之景,在她的笔下都充满美感与诗意,学生欠缺的正就是对我们身边生活的体察感悟能力。另一方面,这篇文章取材广泛,景物、滋味、人情、氛围都能撷来入文,但又能紧扣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这根情感的线索,很好的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篇文章很值得品味。二、说学情 本单元就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但学生理解能力不强,生活感悟有限,同时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美感有余趣味性可能稍欠,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课文就是自读课文,老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散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年龄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2、能力目标: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四、说重难点结合本课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针对学生阅读与写作中的不足,我把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想念。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五、说教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我采用以下的教法:1、速读、精读、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综合运用;2、讨论点拨法;3、对比阅读。六、说学法结合散文的特点以及学思结合的原则,我确立了这样的学法:1、朗读感悟;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圈画关键词句突破。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采用了这样的文字——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四季风景各异,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那么昆明的雨就是怎样的情景,又带给人什么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来一探其实。既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同时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向往。2、作者简介:汪曾祺就是散文大家,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要着重介绍。3、预习检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我设置了两个问题,一个认读词语,第二个就是根据意思猜词,这就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4、解读文本这就是教学的重点,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以便循序渐进的理解课文。同时注重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如何阅读。第一部分: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在此我设置了4个问题:(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2)课文就是怎样引出昆明的雨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课文除了写昆明的雨,还写了什么?这些内容与雨有什么关联呢?(4)作者瞧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这几个问题旨在把握课文内容及主旨。这就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采用速读的方法,教会学生提炼文章的关键词句,由点带面来把握课文。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推进。而最后一个问题除了体会文章的情感主旨外,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可谓一题两意。 第二部分:精读
《昆明的雨》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