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一、(2017·甘肃省天水市第三次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倔强诗人牛汉牛汉,一个粗犷野性倔强的名字,我没想到她的外表也就是粗犷的,身材高大得像个体力劳动者。83岁了,有些驼背,就像牛弓起背一样。脸黑黑的,轮廓分明,苦难的岁月在上面留下深深的痕迹。如果她走在大街上的人群里,人们会认为就是个乡夫野老,绝对不会想到就是个大诗人。她的话从不带拐弯,就是直着从肚子里出来的,思想与情绪都那么外露。交谈中老人多次提到冯雪峰,我问:“您与冯雪峰私交很深吧?”我约略知道牛汉与冯雪峰原就是同事,并为冯写过诗,而且写的这首《半棵树》编入新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我说:“说一说怎么写《半棵树》的吧。”“那就是1972年,在湖北咸宁,我们在一个连劳动,但不在一个排,经常见面。她干活不偷懒,还光脚下地呢。有一天,记得就是夏天,她穿了件单薄衣裳,袖管裤管挽起来,露出细细的胳膊与腿脚,瘦骨嶙峋,站在水边,我联想到山坡上一棵树——就是半棵树,被雷劈了一半,就写了这首诗。可惜她没熬到‘文革’结束。”我想,牛汉不也曾经就是暴露在荒原之上雷电之下的那伤残的半棵树不?老人回忆“文革”,又引出了初中新教材课文《华南虎》的写作话题。“那就是1973年6月,在咸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麦收后休息几天,我跟另外两个人以去韶山革命圣地参观为借口,坐火车去了桂林。到动物园,瞧到一只大老虎,我震动了。”她至今还记得老虎的样子:背对着观瞧的人们,不愿意理睬,“那趾爪破了,流着血,流着血啊,墙上也留下血印。”一时间,牛汉仿佛瞧不见周围的人群,听不见人们的声音,心里只就是震动着、摇曳着,感应着老虎的内心痛苦。“我瞧着老虎,就想到我自己,我就就是那只老虎啊。”她当时萌发了写这只老虎的冲动,回到咸宁便落笔成诗。《华南虎》讲述着笼中老虎的痛苦与绝望,最后写了幻觉:“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这里既就是幻想又就是事实,事实就就是当时她听驯养员说老虎不叫则已,一叫声音大得很,好可怕;幻想就就是最后的描写由静到动、由悲哀到振奋,展示出气冲霄汉的气概。她写这首诗,就是用语言文字与行动来证明自己精神意志的不可摧毁。《我的第一本书》就是又一篇初中新教材中的课文,里面有这样的话:“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与梦幻。”说就是没有幽默,可就是文中处处显出幽默,记得选编教材讨论课文时,这篇待选课文中的幽默情景让所有在座的人都乐了。牛汉十五岁参加革命,背井离乡,一去不复返。她小时候的“幽默”故事刚一开始便告结束,“荒寒的”景象紧随了她的一生。“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有悲观过,我一直乐观,我相信自己没错。”“我写了一辈子诗。我的诗与我的生命不可分离,诗不就是我的第二生命,而就是第一生命。”这就是牛汉在会上吐露的真言。她还讲到与另一个大名鼎鼎的过时诗人的言语交锋。对方说:“牛汉,您一贯写的就是小我。”牛汉反问:“您写的就是什么?”“我写的就是大我。”牛汉怒气冲天:“我的小我就是有理想有志气、有血有肉的人!您的大我就是无血无肉空空的什么都不就是的人!”又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牛汉从北京城东骑了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赶到会场,迟到了。此人又莫名其妙地批评道:“牛汉,这么多人等您,您总就是自高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