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说课稿
东城办中心学校绿洲小学乔婷
一、说教材
1、《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选取各地的风景,在读、写、说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书中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主成部分。”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是一篇很适合训练朗读的材料。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明读、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阅读品味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文章意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思想情感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北大荒的美好,感受语文的语言美。
二、说教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赞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秋——诵秋——品秋——赞秋——写秋”进行教学的。其中我把教学重点突出在
“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逐个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二)诵秋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北大荒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品秋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归纳每段的重点词句。
②讲述文中段落分别描述的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四)赞秋
①这篇文章总体讲了什么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景色多美呀,文章多美呀!请学生来开展一次朗读比赛,来赞美北大荒的秋天
(四)写秋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以“家乡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2、反复阅读品味并试着背诵课文。
3、布置作业:
积累有关别的季节的优美词句
板书
天空一碧如洗
景色优美小河一碧如洗
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
的秋天
物产丰富——大豆摇铃千里金
课题
5、北大荒的秋天
课型
讲读
学习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感受北大荒的美景和丰收景象,激发学生对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1.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的。
2. 品味词语,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难点: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北大荒的美好,感谢语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情境式
学习方法
欣赏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堂教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
先学
(自学交流)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有丰收的喜悦。但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曾经是一片荒芜,被人们称为“北大荒”。
2. 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
北大荒的秋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