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的杜艮
杜艮,(1842-1912)全名杜文艮,字子山。集美灌口黄庄人。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苦难童年
自小丧父,母亲守寡,虽是农户人家,但家里没有耕牛、农具,从小家里就十分贫苦。只靠母亲务农很难维持生活,杜艮十三、四岁开始半农半工,挑起谋生持家的重担。他经常跟随大人们从灌口翻山越岭到长泰县山重村挑炭、砍柴做些重活,多少赚点小钱做家用。一旦遇上雨天,山路小道泥泞路滑,不论从田头村或者坑内村的两条山路都是寸步难行。特别是坑内山上,有一小段山路,中间是羊肠小道,两边是陡坡,就像鱼的脊背,稍不小心失足,摔了下去,不堪设想。年小体弱的杜艮常常滑倒跌跤,非常狼狈,同行的村民也经常碰上这样的恶运。生活逆境磨练了人,杜艮人小志大,发誓将来若有发财出头之日,必定在山上铺石修路,要让所有登山的人们能走上一条风雨无阻的石阶山径。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立志
看到这里,你想起了多少与立志相关的名人名言、诗词警句?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谋生南洋
迫于家庭生计,在一位亲友的影响下,十六岁的杜艮征求了母亲的同意,决心出洋谋生。家里将积蓄及典当一些家产,勉强凑上数百钱作为路费。可怜的杜艮狠下心离开了母亲、离开了家乡,随着一位缅甸华侨去南洋了。
到了仰光,杜艮先在一家米店里做小工。杜艮工作很勤快。天天忙着整理内务,接待顾客,店里内内外外的事情都弄得井井有条。杜艮做事,深受主人的信赖和赞赏。有了杜艮的帮忙,店里面生意日益兴隆。
有一天,店主人的一位好友来到店里,见了杜艮,不住地赞扬。他对店主说,你要好好地指导他,他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用得好,财运到。
杜艮进店一年,店里一结算,资金收入翻了一半以上。
第二年,店主人就让杜艮一起合伙经营米商生意。
过了几年,店主人多病,店里的生意就放心地交给杜艮经营了。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读到这里,你又想起了哪些与诚信有关的名人名言?诗词警句?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勤俭致富
由于杜艮勤劳节俭,重德守信,童叟无欺,经商有方,深受顾客信赖。客户增多了,生意做大了,杜艮的米店在仰光一带颇有名气。
有一年雨季,下雨不停,杜艮的米仓漏水,大量的谷子遇湿发了芽,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应急的措施,眼看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当时,地方上正流行一种可怕的瘟疫,死亡率很高。富裕的人全家搬迁,但大部分民众只有寻医求药。医生派药需要谷物之芽做药引,方能有效。于是,杜艮米仓的谷芽大有用场,一时畅销,收入倍增。
有了雄厚的资金,杜艮捕捉机遇,有计划地扩大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
勤奋经营三十年,辛苦商场多少汗。功夫不负有心人,劳动致富结硕果。
杜艮历经艰辛,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实力,经营米业获得巨利,终于成了一个大富翁。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思考
杜艮致富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富而思源
杜艮寄居南洋,心怀故乡,富而思源,希图报效。
四十多岁的杜艮终于叶落归根,回到黄庄故乡安居,建立美满的家庭。但是,他的妻子患病在身总是医治不好。有人说他妻子的病,需求“千人上,万人下”的造势才能治本。杜艮想莫不是正应上小时候修路的许愿?
杜艮原本就有一颗赤子之心,思本报国。他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慷慨捐资,着力行善。从灌口翻山越岭到长泰县山重村难走的山路全部铺上石阶。尤其坑内山上那一小段鱼脊背似的羊肠小道特地交待要铺好花岗岩条石为石阶,后来有人计算,有120多条石阶,就称为“百二阶”。
杜艮所作的好事实在太多了。他除了修上几条到长泰山重的石阶路之外,他在坑内路口观音亭设立救济站赈灾济困,有求必应;他捐款修筑漳州西溪(龙江)上的中山桥(漳州旧桥);他在同安县城献款办学,扶持教育等等。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见人善
致富后的杜艮做了很多善事,你想起了哪些相关的名人名言?诗词警句?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赤子爱心
清朝末期,朝廷败坏,外患严重。杜艮没有嫌弃多灾多难的故国,仍然以赤子的忠心,为国分忧。他解囊倾资,用28匹驴子运大洋送京城供《辛丑条约》的赔款。
杜艮很孝敬母亲。在母亲高龄时,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心敬意,他特地奉献慈禧太后一尊玉佛,请求太后为自己的父母赐以二品封典。
从杜氏族谱记载:“计自光绪丁亥至戊申善举费至三十余万金以上”。
朝廷得知他乐施好善的事迹,赐他“奉宪大夫”的虚职官衔,并派官员专程到黄庄村赠送“乐善好施”的牌匾。
杜艮虽是富有,但他懂得自重,杜氏族谱写他“俭约如常人”。
杜艮享年70岁。他奋斗一身,勤俭办公益,诚心讲奉献,行善一辈子,爱国爱民,至死不衰。
附小五(6),日日海棠依旧
乐善好施的杜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