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doc景洪市“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景洪市农业局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用工业化的经营理念发展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化方式运作,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的结合起來,实行一体化经营的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组织形式。我市农村人口较多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木的改变,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经营制度,是各项农村政策的基石。因此,决定了我市不可能走靠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止I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千家力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可以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使分散经背的农户组合成为专业生产联合体和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这就开辟了在小规模家庭经荐基础上,有效吸纳先进生产要索、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的新途径,是较快实现我市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农业和农村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盂要。为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若水平,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依据《景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有关精神,制定木规划。二、 景洪市•三农”发展的现状和产业基础十一届三屮全会后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双层经营责任制,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广大农村的经济社会得到了空前发展和进步。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农业再次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产品过剩效益下降,萇至赔本,加上国企改革、丁人下岗,城市经济增长减缓,非农就业岗位不足使打工成木迅速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村经济发展处于停滞,其至下降。同时,在经营城市化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现象普遍存在,农民负担加匝,致使干群关系紧张,群体爭件频发,农村稳定受到威胁,对此,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景洪市是个农业大市,更是个农民大市,因此,要实现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难点更在农村,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之说,因此,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执政之要”。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并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其中:,,,产值为7亿元;我市是“普洱茶”的故乡,,其中,,总产最5550吨,实现总产值6661)i元。其中:)}亩,,产最为3451吨,产值为4704力元:,总产量1366吨;,总产量为962吨;;,。,。)i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37公斤;,,。,,其中:,。,,年产鲜肉9666吨,其中:)i头,)}只,产量7682吨。。)i亩,总产量6451吨,,居云南省首位。。1、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111的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比较效益低,农业难以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所以农业是弱质产业:然而科技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哪个产业可以替代农业给人类提供比较稳定的食品,人们对农业的生存依赖是100%的,所以农业又是永恒的必不可少的产业。目前,我市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生态脆弱,农业能有效利用的水资源不足,干旱灾害普遍,农田水利设施陈IIJ老化严重,全市水利化程度只有42%,人均耕地面积锐减等。据市国土资源局统计,-减少到2004年的4&4万亩,,这种趋势还在加剧和扩大。二是农业人口过多,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翱在农村,%(2004年)的情况下,%,农业就业比重仍高达50%,这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非常繁亟。三是计划经济时代资源配置长期形
景洪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