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禅诗探索
(总第三期)
【作品部分】
◆本期推荐
编者按:沈奇先生在国内以“先锋诗歌评论”著称。但作为诗人,他在诗歌探索的道路上,也跋涉日久,且一直没有停步。
沈先生对于现代禅诗的关注和研究,始于对当代著名诗人洛夫先生作品的评介和探讨。
近年,沈奇先生返回诗歌写作现场,试验性创作出大量糅合了古典精神、禅家意趣的短小诗歌作品,在国内诗坛引起反响,被视为一种新的诗歌探索方向。
从沈先生寄来的“现代禅诗23首”中,选10首刊发本期卷首,以“本期推荐”之名,激励我们现代禅诗探索同人,勇猛精进,入淡远大悟之境界。
现代禅诗10首
沈奇
云心
云白天静
心白人静
欲望和对欲望的控制
——人群深处
谁的一声叹息
转瞬即逝
空山灵雨
有鸟飞过
茶渡
野渡
无人
舟自横
……那人兀自涉水而去
身后的长亭
尚留一缕茶烟
微温
大漠
大漠孤烟直
直烟孤漠大
一沙独白
一世界的天籁
无适
无莫
连苍狼的目光也温柔了啊
天地清旷
一鸟若印
静好
牛粪边开满鲜花
岩石上锈出图画
牛无意养花
石头从来不说话
只是各自
静静地在着
只是偶尔
与路过的风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
静好是最好的好
太虚
绝峰一草庐
老僧半间
云半间
僧闲云闲
屋子也闲
只有山下的风忙
忙它的万紫千红
或许明日
云做了僧僧做了云
云再随了风去
做了另一番万紫千红
——总是别说破
水仙
依水而吟
抱石明志
澡雪洗心
慢慢洗,不急
老祖宗传下来的
君子风度淑女气息
被你悄然洗出一袭
素面朝天的清丽
清丽如诗
冬日沉香
淹留弥散
散至花非花水非水
石也非石时
听居室主人自语——
至诗隐修
大德无胜
……窗外柳烟
报晚春消息
种月
万影皆因月
种月为玉
再把玉种回
月光里去
怀柔万物的诗人啊
连影子也一一种到
那梅那菊
那桐那竹
那细草的
摇曳中去了
——然后
德将为若美
道将为若居
坐看云起
心烟与月齐
烟视
天生高贵者
无从伤害
谁能伤害一片云彩?
因纯粹而素宁
而优雅而
经由凝视的透明
减轻命运的重负
无序
无核
如前世今生的彩排
幕启
幕落——
微笑已在
千里之外
怀素
树为呼吸而绿
花为自在而开
活到六十岁的诗人
才活出点明白——
汉语的老祖宗啊
什么时候竟想起
把头上的那片大天
叫做:“天空”
而秋意本天成
——闲凝处
清风拂过
菊影微明
如焉
千峰一月明
岩上野菊
数茎清黄
自牧一段香
空妙之界
此景此情
高过真实
高过梦想
——或许如此
作者简介
沈奇 Shen Qi(1951-),陕西勉县人。1981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现为西安财经学院文艺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5年开始现代诗写作和文学活动,1986年后着力于诗歌理论与批评。著有诗集《看山》(自印•1986)《生命之旅》(陕西教育版•1992)《寻找那只奇异的鸟》(台湾尔雅版•2001)《淡季》(香港高格版•2003)《沈奇诗选》(陕西师范大学版•2010)、诗评论集《拒绝与再造》(西北大学版•1999)《沈奇诗学论集》(三卷•中国社会科学版• 2005初版、2008修订版)《谁永远居住在诗歌的体内》(台湾唐山版•2009)、文艺评论集《文本与肉身》(太白文艺版•2007)等12种,编选《西方诗论精华》(广东花城版• 1991)《台湾诗论精华》(陕西教育版• 1995)《九十年代台湾诗选》(春风文艺版• 1998)《现代小诗三百首》(山东文艺版• 2006)《当代陕西先锋诗选》(西北大学版• 2009)等8种。
迄今已在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北京《文学评论》、沈阳《当代作家评论》等核心刊物及海内外重要学术报刊发表各类文学、艺术评论文章一百余篇。作品及论文入选海内外数十种选本,翻译为英、日、德、瑞典、丹麦、拉脱维亚等多国文字。曾获《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度优秀论文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7)、陕西省首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2008)、第二届“柳青文学奖”(2010)等。
先后应邀参加“东京•2000•世界诗人节”、第八、第九、第十届亚洲诗人大会、加拿大温哥华“首届
《现代禅诗探索》(总第三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