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问题导入】备课的完整过程是怎样的?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我这些要素以便于提高备课质量呢?正如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每个环节的高质量并不等于整体的高质量, 还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因而,把握备课的基本规律,不能仅仅停留在单项技能的训练上,还须要整体把握备课的完整过程。在本章,我们通过具体事例说说备课的完整过程,阐述影响备课的要素。第一节一篇教案的形成过程分析正如前文分析的,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创造的具体过程。 把握备课的基本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高质量的课程实施效果,受制于备课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一、教案设计的基本步骤对于中小学教学实际来说,备课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含若干个子系统, 而每个子系统都有既定的任务和基本固定的步骤。(一) 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在新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停留于以往仅仅关注知识技能等结果性目标上, 而是全面考察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例如,对当前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来说, 在备课中,需要将数学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具体目标。(二) 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进行任务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几个要点:一是关注学生的起点,二是关注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 三是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四是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这里,有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一个是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基础, 一个是要正确认识教材。对于前者,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心理规律;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中小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后者,意味着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本次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教材是一个极其宏观性的蓝本, 覆盖着极其广阔的时空, 主要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起到指向作用。教材仅仅是教师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素材, 使学生进行数学学台。新理念下的教材给教师留下了比较的创造空间, 进行任务分析,就必须改变以教本为本处理教材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 教学实际和当地实际,模拟教材,重组教材,编制教材,削减技巧性训练,增加其探索性、思考性和现实性的成分,为实施开放式、活动式的探究、合作、参与等新型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事实上,对中小学生来说,喜好数学问题,对有关的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心,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要前提和动力源泉。特别地,要搞清学生的起点是什么?在达到可能的学习目标时, 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是怎样的?学生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又是怎样的?(三) 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这个步骤也就是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 尤其是创设哪些具体的情景,通过哪些线索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应附设计说明。一般地,在新理念下,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环节进行设计 (以数学学科为例):问题情境r建立模型(得出有关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结论)r求解与解释r应用与拓展r回顾与反思。(四) 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通过哪些指导性策略和具体的指导性材料能够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五) 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主要思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进的方案吗,有哪些突发的灵感,课堂上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讨论以及学生独特的想法,等等。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研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教案离不开成功的设计,只有充分的酝酿、思考,掌握驾驭教材、驾驭学生的能力,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二、新理念下的中小学教案设计的详细过程例说下面我们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统计图的选择”一节课,的实际内容,分析教案设计的具体过程和步骤: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对这节课来说,具体的教学目标表现为: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 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另一方面,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包含四个方面:首先,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其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数据作出决策的能力;再次,体会数据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最后,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二)第二步: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节课是在中小学统计图的基础
备课完整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