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社会影响.doc描述:辽宁省先于全国进入老龄社会,且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大部分省份的态势对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可能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引起消费和储蓄水平的变化、力口•…摘要:辽宁省先于全国进入老龄社会,且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大部分省份的态势对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可能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引起消费和储蓄水平的变化、加重养老保障的负扌J1、带來社会文化变迁和潜伏有公共安全隐患。屮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屮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自2000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渐进入老龄化迅速发展阶段。辽宁省作为全国的工业基地,人口老龄化趋势同样日益明显。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09)显示,辽宁省1995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提前全国5年,成为全国人口老龄化来得最早、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从宏观层面看,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超前发展态势所产生的影响已渗透到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居民储蓄(消费)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文化、公共安全等诸多方面。一、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良性运行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经验表明,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是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后果,也是影响劳动力市场是否能够良性运行的关键性因索。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主要通过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和劳动力参与率的降低体现出来。已有研究大多显示,辽宁省从1982年开启“人口机会窗口”到2020年之前均为“人口暴利期”,劳动力资源充裕且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是,仅从劳动力资源的整体规模來分析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劳动力市场的良性运行最终取决于适龄人口的“有效”劳动供给。首先,从劳动力年龄结构丄看,H前辽宁省劳动力人口屮年轻人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年长者的比重在不断丄升。2010年,全省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屮位数是41岁,比2000年、1990年、1982年分别提高4岁、,劳动力结构老化趋势明显,限制了人力资本活力的发挥和有效劳动供给。其次,在劳动力参与率方面,随着少儿人口持续减少、低年龄组人口与女性人口受教育机会的增加,辽宁省劳动参与率也在不断下降,数字为证,2000年,%,到2010年,%,。诚然,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专门服务于老人的劳动力增加,但从事生产性活动的劳动供给减少了。一部分劳动力可能是在老年产业屮就业,另一部分则是在家里和医院里照顾老人,尤其是那些失能老人更需要年轻人的特别照料和护理。二、 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劳动力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人口现象对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吋期的辽宁省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小觑。经过多年努力,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从协整比例关系为主转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为主。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可以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为短期内辽宁省劳动力资源数量与青壮年劳动力都相对充足,劳动力老化程度和总抚养比也在经济社会承载范围之内,能够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加之青壮年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
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社会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