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结论性语句背诵篇。。。早上背一背,很有必要 1 .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等, 其中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空间特征有集群型、均匀型、随机型等 3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加、减少、波动和平衡等。 4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在水平方向上, 不同地段分布的种群往往不同, 而同一地段上的种群密度也有不同, 常呈镶嵌分布。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6 .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初生演替:初生裸地------- 地衣、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次生演替:次生裸地------ 草本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7.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它所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8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者。 9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0.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所有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并且是反复出现,循环利用的。 11 .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各个生物种群所具有的调控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来维持的。 1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中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13. 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的实质是外来的干扰或者压力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 14.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5.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比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容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6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 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得以维持的基本保证。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17 .自然环境和人口变化构成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18. 人口增长过快引发了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主要的体现在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等。 19 .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 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要根本解决世界人口过多的问题, 必须控制自己, 要有计划生育, 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重、难点知识归纳篇。。。课堂理一理,定有收获 1 .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联系年龄组成决定预↓测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密度←————迁入和迁出影↑响性别比例 2.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的比较:
高三生物生物与环境.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