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征骨骼特征:恐龙的骨骼具有一些衍化适应,可使它们与原始的主龙类祖先辨别出来。在后期的恐龙中,这些特征经过更多的演化改变。恐龙的共有衍征包含:1、后额骨缺失。2、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附着胸锁三角肌,长度约是肱骨的 1/3到1/2。3、肠骨后部有个突出区块,髋臼穿孔。4、胫骨末端边缘宽广,有个往后的凸缘。5、距骨有个明显上突与胫骨契合。但是因为出现在其他主龙类,或恐龙具有直立的步态,类似大部除上述几个特征以外,大部分恐龙还有一些共同特征,者不存在于早期的恐龙身上,因此不列为恐龙的共有衍征。分的现代哺乳类,而大部分其他爬行动物则是四肢往两侧延展的步态。恐龙的臀窝朝向两侧,股骨的第四转子往内侧,两者契合,股骨头垂直于股骨干,产生直立的步态,而不同于劳氏鳄目等臀窝向下的直立方式。体型特征: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大部分的恐龙要比大型蜥脚类恐龙还小得多。现有的证据表明,恐龙的平均大小在三叠纪、早侏罗纪、晚侏罗纪和白垩纪都不断变化。大部分兽脚类恐龙的体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间,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动物则多半在 10到100公斤之间。恐龙的体重估计值,大多介于1到10公吨之间。伦敦均值约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类体重平均值多在 2到5公斤之间。从现有的状况较好的骨架来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龙是长颈巨龙(Giraffatitanbrancai,原名布氏腕龙)。长颈巨龙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间发现于坦桑尼亚。从多具大小相近的个体所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现正展示于柏林洪堡博物馆,该模型高12米,,预期活体的重量在30到60公吨之间。最长的恐龙是27米长的梁龙,是在1907年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现展示于宾州匹兹堡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区别: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龙都具有往前突
恐龙的外形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