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与医学(含图)(道证法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拜佛与医学道证法师编述在‘毛毛虫变蝴蝶’录音带及书( ‘癌细胞变快乐佛细胞’一集)中介绍过拜佛好处利益之后,陆续有很多人问起拜佛的方法,建议出版专集介绍,并提出各人学习拜佛中,种种身心的问题。原先,我们只拟用一小册,以图片简介‘方法’,但后来因问题太多,不得已须说明其中细节原理,使大家能明理,切实起行,自行调心调身,消除生活中身、心的痛苦、烦恼。为使读者对拜佛要领,内涵能一目了然,附上图解照片是必须的,但因无现成相片可用,故敬邀诸位发心习学之居士,各自在家拍摄‘分解动作’照片, 寄给末学整理。由各人学习照片及心得中,发现了不少共同的问题,于是,篇幅越加越多,变成了“厚厚的”小册子。··· 本书内容,欢迎助印流通,请勿擅改、增减内容。为尊重书中人物肖像权,本书中之照片,请勿移作他用前言拜佛是‘第一善’的紧密实践拜佛经验谈礼佛方法及观想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一]为什么要合掌? [二]为什么不宜咬牙切齿? [三]为什么站立宜‘前八后二’? [四]为什么站立时要以足跟支力? [五]为什么站立时( 1)要收下巴( 2)后颈贴衣领? [六]为什么拜佛须俯首(柔软垂首)? [七]为什么拜佛须躬身、观足跟中心(观心)? [八]为什么要合掌垂手(松肩)? [九]为什么拜佛,手按地,下跪前,边曲膝—边鞠躬—宜保持小腿垂直? [十]为什么要手先按地,而后跪下? [十一]为什么要屈膝跪地? [十二]为什么跪下之瞬间,要充分活动‘蹠趾关节’? [十三]为什么膝一跪地,手就即刻放松? [十四]为什么要跪坐于‘二足跟之内侧’? [十五]为什么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十六]为什么伏地时( 1)肘宜撑开?( 2)掌、指宜平贴整齐? [十七]为什么礼佛要头面(印堂、眉心)贴地? [十八]为什么要翻掌接佛? [十九]为什么接佛后,又翻掌平贴地? [二十]为什么恢复跪姿时,双手宜收到膝旁?(勿离膝太远) [二十一]为什么起身之前,须先跪‘翻脚掌’? [二十二]为什么由‘恢复跪姿’—‘起身’,皆宜以‘头部’作引领? [二十三]为什么要趁吸气时,起身? [二十四]拜佛的深呼吸对身心的利益差异对照表疑问与探讨后记及感恩拜佛与医学道证法师编述拜佛是自觉的律动,最高的享受礼敬之表达方式,各有差异五体投地,法虽有异,各有深义‘学习拜佛’的正确心态勿以不良心态,障碍自己调伏身心,谦敬柔软拜佛是恢复健康的律动(整脊疗法) 由礼佛之事修,契入深理礼佛是‘消业障’,并非‘苦肉计’,勿会错意‘学习礼佛’疲苦之因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勿耗神于‘叫苦’、‘埋怨’学习之难易关键疑问与探讨本书内容,欢迎助印流通,请勿擅改、增减内容。为尊重书中人物肖像权,本书中之照片,请勿移作他用序幕前言拜佛是自觉的律动,最高的享受有人一听到‘拜佛’,就斥为迷信的举动,其实是对‘佛’的内涵,和‘礼拜’的道理全然不了解,所产生的误会。拜佛并不是对外在神明的盲目崇拜、祈求,而是一种深入开发内在自性潜能的合理律动,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可以训练高层次的觉照能力。如果再由它‘令心喜悦、舒畅、安定’的功能而言, 它也是最高妙的享受和娱乐。假如能有一些基本了解的话,相信任何人都会赞成、推崇这种优秀的身、心、灵活动。礼敬之表达方式,各有差异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表达礼敬的方式也有差异,比如:有的以‘拱手’、有的以‘鞠躬’、有的以‘磕响头’来表达。◆在西藏、拜佛常用‘大礼拜’方式,甚至在冰天雪地,他们也虔诚全身直仆,趴贴在地,双手也向前伸直贴地。◆在印度有九种表达礼敬的方式,称为‘天竺九仪’,即—(1)发言慰问。(2)俯首示敬。(3)举手高揖。(4)合掌平拱。(5)屈膝(印度以‘右’代表正道,所以在经典中,常见以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竖左膝来表达礼敬)。(6)长跪(两膝著地,足尖支地)。(7)手膝踞地。(8)五轮俱屈(五轮又称五体)即头首、二膝、二手五个部位,都屈曲。(9)五体投地是最敬礼,又称为‘顶礼’、‘头面礼’、‘接足礼’。意即以我最高之头面贴地,来敬礼承接对方之足。也称五轮投地,亦即头、两手、两膝都触地。·以上九种是由轻到重,依次序列(这是根据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五体投地,法虽有异,各有深义在我国各道场、寺庙、一般多采用‘五体投地’的方式来礼佛,而虽同是五体投地的方式,实地动作上亦有( 1)先右后左,及( 2)左右同运二大类不同—(1)先右后左:因印度以‘右’代表正道,故以右膝先跪,手亦先右后左, 依序著地,代表尊重正法,愿使众生得正觉道。作法:正身而立、合掌垂首(手轻撩衣下摆)、初右膝、次左膝、两肘、依序著地;再伸两掌,掌心朝上,观想如触接对方之足,并以头额触地一拜。(佛光大辞典六五八二页) (2)左右同运:即两手对称同时按地,两膝亦同时跪地。此法是以左右手分别表示‘止、观’,‘定、慧’,‘权、实’,

拜佛与医学(含图)(道证法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uandao168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