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第五版第二章.docx第二章管理思想史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明史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法家、道家、佛家史学、小说、传记、诗词、戏曲、文艺民风、民俗、民谚、民谣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屮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 顺道顺应客观经济规律“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2、 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得人心),二是重人才归离(得人才)。3、 人和人和中的"和"就是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4、 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5、 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 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7、 对策 《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8、 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來提倡开源节流,崇俭黜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9、 法治韩非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明法”,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管理活动(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这三者Z间的关系: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白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得住管理活动的检验。把工业化开始迄今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工业化时期(新经济初期)四个历史吋代。每个时代的特征、主要管理理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著作【见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P48表2」】※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认为: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这些tl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分工的作用。他认为,分工的益处主要是:1、 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2、 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化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 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2:查理・巴贝奇(英国)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他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有三部分组成,B|J: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來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是巴贝奇作出的重要贡献。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生平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1856年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律师家庭1875年(19岁)恩特普利斯水力机械厂车工1878年(22岁)米特维尔钢铁公司技工后提拔为工长、机修车间主任、总机械师1884年(28岁)总工程师1891年(35岁)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活动1906年(50岁)当选为美1911年(55岁)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59岁)去世。墓碑刻上“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
周三多第五版第二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