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德]乌尔利希#贝克张世鹏译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提出了/风险社会0的概念,并先后发表了5风险社会6、5风险社会与政治6以及5解毒药方6等著作,在西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反响。/9#110之后,乌尔利希#贝克更是提出了/世界风险社会0的概念,并于2001年11月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发表了题为5哑口无言的失语状态)))关于恐怖主义活动与战争6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乌尔利希#贝克提出何为/世界风险社会0以及在这一视野中对一些概念如恐怖与战争,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以及国家与主权等提出批评并重新作出诠释,本译文略有删节。 2001年的/9#110事件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在这个事件以前人们频繁使用的概念,如:/战争0、/罪行0、/敌人0、/胜利0与/恐怖0现在已经完全失效,无法再用)))这些概念在人们的嘴里,就像是霉烂的蘑菇,无法咀嚼(胡果# 冯#霍夫曼斯塔尔)。在纽约双子塔楼爆炸以后, 很多好讲话的人突然沉默,爆发了一种无言行动。这里要引述胡果#冯#霍夫曼斯塔尔的话:/我再也不能用一种简洁的习惯目光来理解现实,在我看来,一切都在发生分裂,而且是不断分裂,使我再也无法用一个概念来概括这个现实。每个词汇都在我的周围漂游不定,凝结成眼睛,直瞪瞪地盯着我,我也直瞪瞪地盯着它。0 1 这种语言的沉默最终还是要打破的,我们不能长期保持沉默。因为个别概念的失效至少可以使我们提出新的概念,测量概念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谨慎地在我们文明世界行动所带来的现实新事物之上架设起理解的桥梁,这些新概念也许不是很多,但是,有一些已经被人们创造出来。在这个报告中,我将要对于世界风险社会的概念做出解释,在这个视野中对于一系列概念进行批评,并设法重新做出定义。世界风险社会指的是什么? 现在有各种不同的事件与威胁,如切尔诺贝利事件、气候灾难、围绕人类遗传学的斗争、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威胁,这些事件与威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说明了语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差异,这个现实被我称作/世界风险社会0。风险社会是一个现代概念。它以各种决策为前提条件,并且努力使文明社会各种决策所产生的无法预见的后果变得能够预见、能够控制。风险社会新的内容就是,通过我们文明世界的决策所造成的全球后果问题,以及全球危险,在世界公众舆论大为轰动的灾难事件中(如切尔诺贝利事件,还有现在对于纽约华盛顿的恐怖主义袭击), 这些问题及危险与以前制度化的控制语言、控制承诺发生了尖锐矛盾。准确地说,世界风险社会具有一种政治爆炸的特性,这种爆炸的核心是大众媒体、公共舆论、政界、官僚、经济界,而且并非一定要在事件的发生地出现。这种政治爆炸性既不能用风险语言、用牺牲者的死伤数目,也不能用自然科学公式进行描述测算。在它爆炸的时候)))如果可以使用这个比喻的话)))由于触及现实而产生了责任、理性、合理化的要求;那么另一方面,人们承认的危险现实就是各种机构完全失去作用,这些机构本来是由于自称能够制服危险而获得合法存在理由的。所以,一种全球危险的/社会诞生0就像那些令人紧张的、悲惨的、使世界社会感到震惊的事件一样,同样是令人无法置信的。在大众媒体大力炒作的遭受打击的经历中, 对于一个以秒针计算时间的飞速发展的世界来说,显而易见的就是语言的失效,或者用戈雅的一幅铜版画的题目来
世界风险社会: 失语状态下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