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thpromotingagent,本身并无致癌性,但可使化学物诱发突变细胞的克隆扩增,与致癌物共同作用或在致癌物作用之后,这类物质反复作用于细胞,具有促进癌的发生或加速癌细胞发展成为癌瘤的间接致癌作用。常见的促癌物有佛波酯(TPA),巴豆油,煤焦油中的酚类、卤代烃,烟草中的某些成分等。pletecarcinogen,指同时具有引发、促长和恶性进展作用的化学致癌物。致畸指数:teratogenicindex,指药物对母体的LD50与最小致畸剂量之比。指数<10者判为不致畸,10~100为致畸,>100为强致畸。交叉依赖性:crossdependence,有的药物可以抑制另一种药物戒断后出现的戒断症状,并有替代或维持后者所产生的身体依赖状态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之为交叉依赖性。这种相互替代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例如中枢抑制剂之间,阿片类药物之间具有交叉依赖性,镇静催眠药与酒精之间具有部分交叉依赖性。催促戒断试验:precipitationorwithdrawaltest,在较短时间里药物以较大剂量、多次递增方式对动物给药,然后以阿片类拮抗剂,催促其产生戒断反应,若出现吗啡样阶段症状,说明其与吗啡属同类型药物。催促试验戒断症状发作快,症状重且典型,持续时间短,便于观察比较。此法只适用于有竞争性受体拮抗剂的阿片类药物。常用的受体拮抗剂有纳洛酮,亦可用环丙羟丙吗啡。生殖毒理学:reproductivetoxicology,主要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殖细胞发生、卵细胞受精、胚胎形成、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的损害作用及其评定-生殖毒性试验。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toxicology,主要研究外源化学物对胚胎发育、胎仔发育以及出生幼仔发育的影响及其评定-发育毒性试验,其中主要为致畸试验。胚胎毒性:embryotoxicity,指药物对胚胎的选择毒性作用。在一定剂量时,仅对胚胎有毒性作用而对母体无毒性作用。通常可表现为所有对胚胎生长不利的毒性作用,如胚胎死亡,胚胎生长迟缓,畸形以及出生后功能不全。具有这些作用的物质称为胚胎毒物。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药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及环境化合物等。蓄积毒性:Cumulativetoxicity,当较长时间连续反复给药,或者说给药的时间间隔和剂量超过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时,出现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排出的速度或总量的现象。这时,药物就有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起来产生毒性。选择毒性:Selectivetoxicity,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代偿能力:当体内组织或器官局部发生病变时,病变处功能降低,此时非病变处组织通过自身功能的加强来弥补病变处功能不足的能力。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umnon-effectdoseorconcentration,即ED0或EC0,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用目前最灵敏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对机体有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亦称为“不能观察到的效应水平”(Noobservedeffectlevel,NOEL)中毒阈剂量:Toxicthresholddoseorconcentration,指在一群试验动物中,只有少数个别动物的某项生理、生化或其他观察指标出现轻微变化的最小剂量或浓度,又称最小中毒量(Minimaltoxicdose),一般略高于最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急性毒作用带:Acutetoxiceffectzone,Zac,半数致死量与急性阈剂量之比值,其公式为:Zac=LD50/Limac,式中LD50代表毒性作用的上限,Limac为急性阈剂量,代表毒性作用的下限。其比值的大小反映了急性阈剂量值距离LD50的宽窄,比值越大从急性阈剂量到引起死亡的剂量距离越宽,化合物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就越小,反之亦然。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toxiceffectzone,Zch,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之比值,其公式为:Zch=Limac/limch,其比值越大,表明从慢性阈剂量至急性阈剂量之间的距离越宽,即引起慢性中毒或亚慢性中毒的剂量范围越宽,发生慢性中毒的机会就越多,反之亦然。QAU:QaulityAssuranceUnit,质量保证部门,指负责保证安全性研究机构的各项研究工作符合本规定要求的机构。在GLP的组织结构中,QAU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它是独立于课题组之外而直接向总管理者负责的一个常设机构。QAU人员应当是熟悉业务的内行,并且要了解所检查课题的任务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毒理学期末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