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街道总体规划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二、规划原则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5、前瞻性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妥善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目标的矛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而实现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三、现状调研(一)现状概况(1)区位: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北纬30°56′--37°33′,东经119°55′—120°54′,距离市区15公里,距上海95公里,距陆上76公里,水上42公里。区现有公路通往西山、光福和胥口,水路四通八达。(2)气候:度假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受太湖水体调节作用影响,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足,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为17℃,,适宜休闲度假旅游。(3)地质:平原地质为西南较古老的太湖推复构造之局部,湖底海陆相交互的黏土,粉砂土,细砂土沉积地层。渔洋山,岛一线岛山形态分布,格受到断裂构造线的控制,基岩出露明显,除渔洋麓和岛屿东缘由小片青龙灰土岩外其他均属泥盆系五通英砂岩,岩性坚硬。(4)水文:度假区南部、西部濒临太湖,区还有两处岛屿,,度假区河流纵横,横河、香山运河、顺提河横贯东西。河水主要有太湖补给,,,。渔洋山南麓(5)生态环境:度假区山体绿化资源非常丰富,区村民注重植树绿化,湖边、河旁、鱼塘、公路边、道路旁、村前村后广泛植树栽花,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区林场集中,种植树木果林,加之沿开阔的水面,生态环境优越。太湖外两侧坡地、滩地,总面积达上万亩,已形成低滩种芦苇,高滩插枊,堤旁栽穗槐的绿色环境。(二)现状资源概况及分析1、自然资源现状及分析在约25平公里的规划控制面积(香山街道)集中着各种极具潜质的自然生态资源,有形态各异的山体,有优美的太湖岸线,丰富的水网体系和品种多样的绿化树木。其自然地貌条件具有环太湖地区地理特征极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1)自然山体度假区(香山街道)山体自然景观丰富,生态资源良好,山林植被茂盛,形态也基本保持原风貌,但也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①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山体遭到开发建设性破坏。马公山和小横山最为重。渔洋山和南旺山等山体由于开山采而局部有所残缺。②山体植被遭受一定程度的毁坏。而毁坏的部分又都集中在太湖和太湖大道的主景观面上,使太湖岸线景观受到一定影响。③部分山体如南旺山和小横山等由于开挖时间过长,且长期暴露在外,已引起部分水土流失。④部分山体(主要是叶山岛东部山体)由于开发的原因已基本失去了山地和山体的地貌特征。⑤渔洋山、墩山、穹隆山等主要山体的山麓上分布有大量公墓。(2)岸线度假区(香山街道)太湖岸线很长,。沿湖岸线的太湖风景非常优美,岸边生长有多种水生植物,岸上有绿地,加之自然的山驳岸和太湖水的微澜荡漾共同构筑了度假区沿岸旖旎的自然风光。尽管度假区岸线呈现出较好的风貌和形态,但依然存有不足:①保护利用不足:主要指位于渔洋北侧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