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常采用寓言譬喻的方式说理。?佛经的寓言譬喻影响很大,很多寓言在流传中逐渐凝固下来, 成为了成语。?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百喻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也称《百譬经》。?古印度僧伽斯那著,南朝齐求那毗地译。?全书两卷,共有 98 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不无启发意义。?愚人食盐参考译文?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请他吃饭,他嫌饭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加盐之后,味道鲜美,于是自言自语说: “之所以饭菜变得鲜美了,是因为盐的原因,很少的一点尚且如此,更何况再多一些呢。”愚人没有什么智慧,于是就空口吃盐。吃完后觉得味道很差, 反倒遭受了痛苦。内容解析?这故事原来说的是:修行人适当地节制饮食,少欲知足,是对于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外道”矫枉过正,对修行却没有一点儿益处。?那种做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蠢的举动。寓意?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比如: ?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如工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渴见水参考译文?过去有个人,愚蠢没有智慧,口渴极了,想要马上喝水,看见由热气流升腾经阳光折射而成的幻影,就以为是水,立即追赶直到印度河。到达印度河之后,面对着河水却不喝。别人对他说: “你因为口渴寻找水,现在到了有水的地方,为什么不喝呢? ”愚人回答说: “如果可以喝尽这些水,那我就喝。但这里的水太多了,都不可能喝尽,所以我不喝。”当时众人听了这些话,都大声地嗤笑他。内容解析?这个故事原来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 ?以为佛教戒律很宽泛、很严格, 一时不能全部接受,索性舍弃不受,最终没有得道的希望,可怜可笑! 寓意?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现实生活中,这确实是人惯常的心理。觉得太难了,就干脆不做,浅尝辄止。哪知道渴了就喝,能喝多少是多少,没有人要求你全部喝完。?可以制定长远的目标,但切不可因为目标太远而放弃一切努力。
《百喻经》六则(新人教版)-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