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西行取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束手无策、百折不挠、家喻户晓。二、学情分析《西游记》中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是,学生对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民间传说了解不是很多。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多、更直观地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2、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唐僧图片,通过《西游记》中的唐僧导入新课《唐玄奘西行取经》(板书课题)。 2、课件展示玄奘简介: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历尽千难万险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博学了当时大小各国的各种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他的事迹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改编后,写入中》中,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提出学习要求A、对照课文仔细听读,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B、根据取经的原因、经过、影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玄奘(zàng)缉拿(jī)高僧(sēng) 3、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4、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取经原因。(1自然段)(2)取经经过。(2—10自然段)(3)取经影响。(11—13自然段)三、小组讨论,细读感悟(一)出示课件,提出学习要求:1、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2、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3、玄奘是怎么对待困难的?他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4、玄奘西行取经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在研读佛经时,他发现以前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就决定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去学习。) (三)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
唐玄奘西行取经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