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关于自身修养的总结班主任关于自身修养的总结班主任工作我不想说更多,我想说的是下面这些话。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一书里写道: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论借用宋词名句, 描述了大学者治学道路上的三个阶段和要达到的三种境界。我以为, 作为一名教师, 也应当追求师德的“三境界”,即: 创新意识、献身精神、健全人格。过去人们谈到师德, 总习惯于以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要求教师,诸如教师要在生活方面、作风方面乃至服饰方面充当学生之表率、道德之圣人。为人师者, 须要做到: 生活简朴, 不穿奇装异服; 作风严谨, 不得乱交朋友; 为人诚实, 不可撒谎骗人; 等等。仿佛少林寺的十大戒律。可是,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 将使我们面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环境, 它必将对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站在这新世纪的起点, 我们会真切地感到, 创新将成为教育之灵魂, 师德之“境界”。同志早已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将不再配称为教师。试想, 一个缺少创新精神的教师, 能教出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吗? 而失去了创造的能力,我们的孩子们将会在未来的竞争中一败涂地!这, 决不是危言耸听! 思昔抚今, 前人的成就犹如已凋之树, 而时代赋予了我们沉重的责任, 所以, 我们必须“独上高楼”, 有所创新, 站在前人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 做出新的贡献,让“老树”开出“新花”。——此即师德之第一境界也。科学的入口处犹如地狱的入口处。作为教师,要在教育的道路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自然须有一种献身的精神。——此即师德之第二境界也。首先,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 爱的特点本身就决定了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具备奉献的精神。如果说爱是一种良知的体现, 那么, 奉献就是一种教育良知的体现。很难想象, 一个没有教育良知、缺乏奉献精神的人怎么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其次,众所周知,教育的周期较长,教育对象又具有复杂性, 教育教学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 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大多的时间里只能默默无闻, 埋头苦干。另外, 教师的上班时间长, 工作难度高, 工作量大, 同时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书这一职业, 就要有大海一样的胸怀,高山一样的执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要当好“春蚕”和“蜡烛”, 乐于享受一种精神的满足, 追求一种似无为实有为的独特境界。有了创新意识和献身精神,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认为还应当具备最重要的一点,即健全的人格。今天, 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等正确的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而且, 许多人已经发现, 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全的老师,只能教出一群心理畸形的学生。可是,据《人民日报· 东方新闻周刊》载,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作过一个调查,这个课题组对辽宁省 168 所城乡中小学的 2292 名教师进行了检测,采用国际公
班主任关于自身修养的总结(精简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