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音乐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眉. 页脚. 、作曲家们借鉴西方钢琴音乐的创作方法、手段、技术, 不断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道路,用民族音乐的思维方式、素材、旋律、节奏、调式与和声,创作了许多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历史是从 20 世纪初期开始的, 至今已近一个世纪之久, 经历了由初探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本文拟循历史轨迹, 以作家作品为线索, 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的过程作如下论述与分析。一、早期的钢琴音乐创作 20 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五四”运动的洗礼, 使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意识观念上产生了重大转变, 音乐创作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最早致力于钢琴音乐创作的作曲家, 开始尝试采用欧洲的作曲技法, 冲破了中国传统以线性思维单音体系为主要音乐表现特征的创作手法。在他们的作品中开始注重和声、旋律、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使钢琴音乐创作形式在中国得以缘起和发展。中国最早进行钢琴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应当首推赵元任、萧友梅先生。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1915 年) 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钢琴作品, 开始有意识地把欧洲功能和声与中国民族音调有机地结合起来。萧友梅的《哀悼引》, 该作品同样可以看出欧洲葬礼进行曲的创作痕迹。萧友梅还有一部比较有影响的钢琴作品《新霓裳羽衣舞》,该作品在旋律、和声等方面都力求具有一定的民族化。尽管他们的作品还是较多地受欧洲音乐的影响, 还不具备完全意义的中国音乐风格,但是这毕竟迈出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第一步,因此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时期所创作的钢琴作品基本上是尝试性的, 创作手法简单, 在曲式结构、. 页脚. 都带有明显模仿欧洲古典乐派创作手法的成份。这就说明当时我国作曲家在对外来的作曲技法和艺术形式上还处于一个学习阶段, 还没能同我国的本土文化相融会贯通, 这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历史的必然过程。而在 30— 40 年代中国一直处于十分动荡的局而,中国人民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重大历史时期。反映时代精神几乎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共同主题, 作曲家将时代性和民族性等因素注入了各种音乐体裁的创作之中, 把中国传统音调与民族和声运用得更加成熟, 使得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既有时代精神, 又有新的发展, 从而成为中国音乐史上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有贺绿汀的《牧童短笛》( 原名《牧童之笛》) ,老志诚的《摇篮曲》、《牧童之乐》, 江定仙的《摇篮曲》等。贺绿汀的《牧童短笛》(1934 年)是 20 时纪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该作品风格典雅、技法精湛、层次分明, 在民族音乐语汇( 旋律、和声) 的运用上要比赵元任、萧友梅等人的钢琴作品有了明显的提高, 贺绿汀在该作品的创作中. 以简洁的创作手法和简约的音乐语汇,使旋律和节奏紧密结合,运用民族化的和声与对位的复调手法,使织体和旋律相互衬托, 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中国人所特有的含蓄优雅的艺术内涵。丁善德在 40 年代创作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 如钢琴组曲《春之旅》(1945 年)、《序曲三首》(1948 年)、《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1948 年) 等,他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之调性布局明确、音乐层次分明, 形成

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音乐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28610723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