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槐树崇拜文化社会文化论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槐树崇拜文化社会文化论文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敬请方家批评指教。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 、视槐树为神的象征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 “在原始人看来, 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 花草树木也不例外。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 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1) 槐树( 特别是古槐树) 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 产生和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说。《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 — 840 年), 有江叟者, 喜读道书, 擅长吹笛。一次走到阌乡境, 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 “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 构大厦之梁栋, 尚存得重重碎锦, 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告别而去。及明, 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 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乞为指教, 使学道有处, 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 或水陆之间, 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叟感谢之。明日,遂人荆山缘岩循水, 果访鲍仙师, 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 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2) 后来江叟在鲍仙师的指点下, 道行日深, 并凭借仙师所赐玉笛, 得到了龙王的水珠, 最后得道成仙。故事留下了许多启发意义, 一是槐可“构大厦之梁栋”的有用之材; 二是器物之用, 须得适时, 错过时机, 有用便会化为无用, 栋梁之材也将成枯木朽株, 烧火之外, 别无可取, 器物如此, 人又何尝不然; 三是荆山槐语重心长的开导愚顽, 其通达和自我牺牲精神, 亦是令人感佩, 明知会遭到惩罚, 仍热心指点求教者。《唐山县志》载: “神槐在泜河东岸。明河堤数溃,民受其害。有神示梦于邑人曰: 我城隍神也。悯若等久罹阳侯之难, 今已植砥障矣。厥明视之, 岸畔果有槐生焉。自是终明朝无河决之患。”(3) 说明神槐能发挥保持水土、固岸护堤的作用。《夷坚志》还记载了神槐送药的故事, 说江西饶州鄱阳县( 今波阳) 有一槐花巷, 因巷中有棵老槐树而得名。有个外地秀才叫徐武的因事到县,游览街市看到此树,抚摸树干感叹道: “这树心都已枯蠹中空,只存枯皮, 却老干虬枝, 枝叶蔚茂, 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 随了多少雨雪风霜, 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得了灵气成精了! ”晚上回到客店,正要就寝,忽听得轻轻敲门声,开门一看, 见一清秀女子站在门前, 自称是槐花巷内的大槐树精魄, 因秀才白天惠顾, 怜悯赞叹, 故特来致谢. 庆历四年五月, 住在槐花巷的府吏陈忠显, 因腰痛让妻子温酒调药, 其妻误将外用的滑肌散投入, 陈服后腹内绞痛, 吐泻不止, 全家人为之不安。正准备天亮后到集市上买绿豆解毒, 外面响起叫门声, 说是巷内邻居槐娘, 特前来送解药。陈因怕槐树精作崇, 不敢开门接受。《南柯太守传》说有书生淳于芬梦人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因交战失利, 公主夭亡被遣。那槐安国便是为人熟知的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 是成语“南柯一梦”的典故出处。《继夷坚志》说仙人麻姑也看中了槐树是建筑的好材料,因人间为之修庙, 树主梦见女道士募化, 一夜风雨, 大树便不见了, 却砍截成材, 卧于建庙工地。《因话录》说古槐之上常有仙人出游,每每于夜间传出丝竹音乐之声。明《保定县志》说白天有人在议论砍伐槐树, 夜间便梦见黄衣老人求救, 砍断处会出血, 砍倒者竟会自己重立原处。还有传说老槐树能开口讲话,劝董永莫错过天赐良缘,这就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故事。由于人们视槐树为神,所以为之造祠立庙供奉。

槐树崇拜文化社会文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