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防雷设计说明书.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书工程名:计算者:计算时间:参考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的长度L=====:年预计雷击次数:N=k*Ng*Ae=: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H<100M,Ae=[LW+2(L+W)*SQRT(H*(200-H))+*H(200-H)]*10-6=:根据《防雷设计规范》,该建筑应该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附录:二类:N>、人员密集场所。N>、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三类:<=N<=、人员密集场所。<=N<=、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N>=。防雷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防雷等级的划分,民用建筑物防雷分为三类:第一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是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属于国家级建筑物;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第二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是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机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应按规范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三类防雷的民用建筑物,;建筑群边缘地带的高度为20m以上的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建筑物。本工程按三级防雷建筑设防。,按雷击次数进行防雷等级分类,本住宅楼属第二类防雷建筑。并分为防直击雷和防侧击雷。防直击雷:利用装设在屋顶上的避雷网(带)及避雷针混合组成防雷接闪器,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内的2根钢筋作为引下线,引下线沿建筑物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平均间距不大于18m,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圈梁)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防侧击雷的措施: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做电气连接,45m及以上没隔两层要做防雷均压环。接闪器①屋面接闪器采用明敷避雷带。易遭受雷击的屋脊、屋角、女儿墙及屋面四周的檐上装设ф25*4的镀锌扁钢或ф10镀锌圆钢装设避雷带,并在屋面设置不大于10m*10m的网格,所有的金属物件及出屋面金属体都应与避雷带用25mm*4mm的镀锌扁钢相连。有高出屋面的部位,如电梯机房,裙墙等沿着四周设避雷带。③墙上的金属栏杆、门窗等凸出部位都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建筑物内主筋相连,用做防侧击雷和等电位措施。引下线避雷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内主筋(两根Φ16主筋),利用建筑物混凝土承台梁及桩基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引下线钢筋与基础承台梁接地网钢筋应可靠焊接,钢筋的焊接长度单面焊接应大于钢筋的六倍、双面焊接应大于12倍,并满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查部门的有关要求。45M层以上,每三层设均压环并与雷电流引下线及每层钢窗连接,每隔三层设备管道均于钢筋混凝土梁中主筋连接。3)接地装置本工程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基钢筋及圈梁的主筋组成闭合回路,做接地体,使接地电阻小于10Ω。-C-S系统,进户电源在配电柜处作重复接地,主配电柜与各配电柜各设备分别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及总等电位连接,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共用基础接地体,接地电阻<=1欧。1)接地装置本工程属于民用建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一般都不能满足各种接地装置的相互距离,因此常采用共用接地装置,电力设备与防雷设备共用接地,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的要求值选,共用接地装置采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垂直接地体,利用地圈梁的主筋与基础钢筋相连,做成环状接地装置,在各种接地引下线的部位预埋与接地装置主筋相焊接的100mm*100mm*4mm的钢板,将各种接地装置的引下线与此钢板相连接。建筑各柱之间采用40*4镀锌扁钢相互连接做成环路,*,以备外接人工接地装置。变电所室

防雷设计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74 KB
  • 时间2020-08-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