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方向分析图中心城区山水生态城市格局设想图中心城区景观生态与特色图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引导图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中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1、市域空间结构与形态(1 )现状特征①城镇分布中部、北部密西部疏,中北部呈均匀分布,西部呈首位分布根据《益阳市统计年鉴 2004 》,益阳北部地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 城镇密度为 个/千平方公里,中部地区(资阳区、赫山区)为 个/ 千平方公里,西部地区(桃江县、安化县) 个/千平方公里,中部地区最大,是西部地区的两倍。非农业分口密度北部为 人/平方公里,中部为 人/平方公里,西部为 人/平方公里,中部为西部的 倍;人口密度北部为 人/平方公里,中部为 人/平方公里,西部为 人/ 平方公里,中部为西部的 倍。②市域城镇呈现沿交通道布局态势总体上,目前市域空间结构是以益阳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主要城镇沿重要交通轴线(公路和航道)分布,呈现出中心密集、外围疏散、规模呈等级分布的特征。沿319 国道、益沅公路、益桃公路和资水航道聚集了主要的城镇,其中沿 308 省道城镇最为密集。(2 )存在问题①市域城镇空间形态分散,结构不明确,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城镇带和产业带。②各级市镇普遍规模偏小,尤其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城市和区域性中等城市,城市化任重道远。③城市规模偏小导致土地使用不经济,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较高、地均产出偏低。④产业用地比例偏低,缺乏规模化工业园区,表明工业化滞后,对创造就业机会的贡献低。 2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及存在问题(1 )城市形态过去 20年,益阳市中心城区不断向南发展,城市重心不断南移。 80年代,城市建成区主要集中在资江沿岸; 90年代后,城市中心转移至桃花仑路一带;目前城市中心进一步向朝阳路一带转移。(2 )空间结构目前,益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 40平方公里,还只是一个中等城市。随着朝阳开发区的建设、省级高科园区的成立,其城市骨架正在不断拉大,处于向大城市过渡的阶段,城市空间结构不稳定、城市形态不完整,具有较大的可塑性。(3 )用地结构中心城区 1995 年到 2004 年,建设用地增长最多的是居住用地,减少最多的工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也略有增长。到 2004 年,居住用地比率超过了国标 35% 的上限,工业用地却低于 10% 的下限。对于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的益阳而言,工业用地比例严重偏低。表 4-1 益阳市中心区 1995 年和 2004 年建设用地汇总(4 )用地功能布局目前,城市中心尚不明确,也未形成规模。整个中心城区基本仍为单中心的布局结构,部分组团正在形成,但功能尚不完善;朝阳开发区的定位不明确, 功能较混杂,既有市级公共设施,也有污染性及一般性工业;资阳区旧城衰败, 城市功能需要更新和加强;赫山区建成区也同样功能不够明确。(5 )现状问题①城市规模:中心城区规模偏小,不适应区域城市化发展要求。②空间结构与形态:大城市的空间结构正在构筑,但结构和形态尚不完善。若应对特大型城市,则城市空间结构有待调整。③用地结构: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比例偏低。④用地布局:城市中心定位不明确,也未形成规模,组团功能不完善。(二)市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 、总体思路(1)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底,以城镇空间集聚为特征,构筑生态化、规模化的城镇空间格局,走规模化竞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采取梯度推移,避免恶性竞争,降低发展成本。 2 、空间结构设想(1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态势分析未来湖南省城镇空间将形成“一核四轴”的结构形态。①一核即长株潭。②四轴湖南省内部,受北部长三角大武汉经济区和南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影响,由长沙-岳阳和长沙-郴州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将是未来湖南省最主要的发展轴线。其他以长株潭为核心至常德、娄底、永州等地区形成三条次一级城市发展轴线。益阳与长沙距离仅 70公里左右,未来将成为长株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益阳未来即属于长株潭即湖南省城镇空间核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长沙-常德城市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与常德是益阳未来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 其中长沙尤为重要。(2 )市域空间结构模拟结合市域自然地貌及城镇空间分布形态,可以将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如下模拟:即整个市域划分为雪峰山区、洞庭湖区以及山湖过渡丘岗区三大自然
益阳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