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政治经济学院孟宏斌副教授博士后Email:******@-2012学年第二学期Date1第13讲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Date2孟宏斌第三部分(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A、研究对象:资本积累过程,主要是从直接生产过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第二篇至第六篇研究m怎样由资本生出,这一篇则研究m怎样转化为资本,即研究资本怎样由m生出。通过对m转化为资本过程的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Date3孟宏斌第三部分(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B、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掌握资本积累的一般原理;▲了解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的影响。C、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D、教学难点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Date4孟宏斌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通过分析资本的积累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产生的历史趋势。从结构上说,第一篇分析资本主义的起点,这一篇分析资本主义的结局,是《资本论》第一卷的总结。在二至六篇所分析的资本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而且又是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第七篇正是阐明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从而把资本生产过程的全貌揭示出来。Date5孟宏斌本篇结构除开头“导论”部分外,包括五章,分为两部分:前三章分别论述简单再生产、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第二十三章分析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三章从内容上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同时又是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不同侧面的考察:第21章论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性质;第22章论述扩大再生产中所有权关系的变化;第23章论述资本积累的社会影响。Date6孟宏斌后两章论述原始积累,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二十四章通过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二十五章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殖民学说,进一步说明,资本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因此,本篇的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过程。Date7孟宏斌“导论”部分(开头第1-5段)说明本篇研究对象和假定条件,并指出这种抽象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第1-3段)关于资本流通“一个货币额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种不断地通过同一些连续阶段的循环,就形成资本流通。”(1-651)关于剩余价值分配“生产剩余价值即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决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占有者。以后他还必须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价值。”(3-651)“因此,剩余价值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它的各部分归不同类的人所有,并具有不同的、互相独立的形式,如利润、利息、商业利润、地租等等。”(3-651)Date8孟宏斌B第七篇的两个假定条件(第4-5段);,剩余价值能顺利实现。4段“积累的第一个条件,是资本家能够卖掉自己的商品,并把由此得到的绝大部分货币再转化为资本。”(2-651)“而不进一步研究资本如何回到商品市场,既不研究转化为剩余价值的货币是否要采取货币积累的形式、也不研究这些形式所包含的再生产的具体条件。”这些问题也留待第二卷去研究;,即当作所有分赃人的代表。“所以,我们首先抽象地来考察积累,也就是把积累只看作直接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4-651)Date9孟宏斌假定条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只要积累在进行,就意味着资本家出售了商品,并把取得的货币再转化为资本;(2)剩余价值的瓜分不会改变它的性质以及使它成为积累要素的必要条件;产业资本家总是最先占有剩余价值,资本家不能把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它能够转化为生产的物质要素;(3)剩余价值的分割和流通的中介运动模糊了积累过程的简单的基本形式。要对积累过程进行纯粹分析,就要暂时排除上述现象。“因此,对积累过程的纯粹的分析,就要求我们暂时抛开掩盖它的机构的内部作用的一切现象。”(5-651)Date10孟宏斌
第十三讲-21章简单再生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