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周第3次授课方式理论课课题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教学目的1、建立理想意识、目标意识,全面素质与个人发展理念;2、了解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个人发展与人生规划,职业生涯概述,职业生涯的自我认知理论,以及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理论对自我进行科学分析。3、认识职业与环境,了解大学生就业去向,了解毕业生就业市场,及大学生如何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教学重点了解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个人发展与人生规划,职业生涯概述,职业生涯的自我认知理论教学难点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理论对自我进行科学分析;大学生如何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具PPT教学内容与过程(以会审专业为例)课后分析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第三节职业与岗位认知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在了解宏观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掌握职业认知的方法和途径,能够对某一具体职业或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够对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涵、素质能力要求进行了解和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岗位见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第三节职业与岗位认知一、职业的特点1、社会性:人类社会的各种文明,大多建立在职业分工、分化、分类,即职业范畴进步的基础上。2、时代性:职业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古往今来,不断地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地有职业逐渐消亡。如,从20世纪以来,出现了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计算机程序员、激光照排工等新职业,而电话接线员、机械打字机操作员等职业逐渐趋于消失。职业的内容和工作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过去的家政服务职业多限于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等,现在己经发展到高端的家政服务,还要帮助雇主进行日程安排甚至提供理财服务。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职业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如,在古代中国,“士农工商”,从事商业被认为是社会声望最低的职业,而现在,早已成为很多人向往的职业选择。因此说,职业的“热门”和“冷门”也是相对而言的。3、多样性:4、层次性:5、技术性:二、专业与职业1、学校专业设置的依据:当你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就基本锁定了某个专业或某个专业方向。专业和职业是怎样的关系?专业又是如何设置的呢?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是学校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大学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其夸业设置当然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与市场需求对路,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专业设置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和体现学校培养特色的基础性工作,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接口。当学生选取了某个专业学习,就选择了特定的行业、职业或岗位群,绝大部分同学将在这一领域终生工作。因此,只要努力学习学校所设的课程,刻苦钻研职业技能,就一定能在多彩的职业世界里找到理想的岗位。2、专业学习是通向职业的桥梁。专业学习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和专业能力的形成。大学所设的专业一般面向一个岗位群,纵向可以涉及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横向可涵盖社会各部门的某个层面。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大学生同时具有一个岗位群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通用的、熟练的职业技能,又能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最新科技知识。专业学习是职业生涯的必要准备。大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是为将来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专业学习是通向职业生涯的桥粱,大学生通过学习,打下牢固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掌握专业投能,正是为求职、就业做好知识、能力的准备。3、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专业与职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业为职业服务,职业对专业起导向作用。一般情况下专业要比职业涉及面宽,专业为职业群服务。大学设置专业的宽“口径”,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职业的发展变化,以便毕业生就业时能从较宽的职业范围去选择职业以及适应职业转换的需要。三、职业的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
职业与岗位认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