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内部审计论文【摘要】从信息不对称原理及契约不完备理论出发, 阐述了风险环境下实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从内部审计基本原则、职业谨慎、审计技术规范、专业胜任能力规范、后续教育规范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与政府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相似性, 进一步从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责任、外聘专家协助等方面比较了三者存在的差异。从而提出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纳入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框架, 制定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内部审计人员作出相应处罚的规定, 并合理借鉴其他相关的职业技术规范以完善我国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关键词】道德风险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完善一、道德风险环境下我国实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道德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构成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应包括: 对委托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但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道德风险, 因此, 应从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责任方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一). .页脚道德风险首先源于信息不对称。现实世界,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同时信息又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 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的动机使得人有机会、有积极性在交易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如内部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偷懒( 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等)、说谎( 隐瞒内部审计风险的严重性等) 和欺诈( 与被审计部门合谋炮制出严重不实的审计报告等) 。还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凸现“内部人交易”,是利用知悉内幕信息的方便条件,从投资者兜里窃取财产, 正是因为利用了信息关系给被害人设置陷阱或圈套, 它也是一种特殊的诈骗。为了治理信息不对称,应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委托人的责任。(二)完善契约不完备的需要产生道德风险的第二个内生源是契约不完备。内部审计的委托人(董事会)不能通过签订一个完善的合同, 来有效地约束代理人( 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的行为, 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利益不受侵害。如果把内部审计制度比作一种“合约”, 那它也是一种“不完全合约”(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和内部审计环境将来的趋变性), 主要表现为制度疏漏、制度笼统、制度偏离现实、政策不确定等方面, 这样必然导致当事人( 公司管理层、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把剩余部分留给“隐含契约”,而诚信的达成主要是靠当事人的信誉、欲求的抑制来实现的。内部审计中伦理道德主要在于内部审计师行为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和失序,审计伦理秩序可以看成是利益相关者在特定冲突的逼迫之下不断反省而逐渐达成的共识, 是一种实践的明智。内部审计的行业协会能适弥补契约不足, 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监管。职业会计人个体则将行业自律准则通过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判断内化为其内在目标和标准, 即自我“立法”。这就要求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本职工作应承担起责任。.页眉. .页脚二、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分析 1 、内容上三者的相似之处(1) 关于独立、公正、客观原则。不管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 都在职业道德规范中强调审计人员应当在履行职业责任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2) 关于正直性、应有的职业谨慎、保密性方面。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提出诚实性的职业品德的要求; 都强调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的技术标准, 合理使用职业判断, 保持职业谨慎; 在保密性方面, 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时, 必须对所得信息严加保密, 未经适当或特别授权,不得使用或披露这些信息,要防止因为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泄露所造成损失。(3) 关于维护职业形象责任。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从各自职业角度出发, 对维护职业形象作出了规范。(4) 关于遵守审计技术规范、专业胜任能力的规范的规定。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都强调遵守各自发布的审计准则, 社会审计的规范缜密周详, 除遵守自身独立审计准则等职业规范之外, 还要求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强调遵守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定; 三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均强调“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必须拥有实施审计活动所必需的知识、. .页脚能力。内部审计基于“内向性”的角度, 即内部审计行为涉及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 而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有限的考虑。(5) 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国家审计关于后续教育的规范全面、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不仅对内容、质量提出了要求, 还规定了学习时间。社会审计对此的规定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基本准则》进行规范。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比较内部审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