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一、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理一般健康人献血200~400ml只占全身血容量的5~10%,而通常只有在血容量丢失20%以上才可能出现低血容量症状,所以,按规定献血很少发生不良反应。(一)不良反应的原因1、精神因素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有恐惧心理,尤其第一次献血者更为多见。2、采血环境因素欠安静、欠舒适,空气污浊的环境,会使献血者烦躁。3、采血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的因素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不够热情、穿刺针头不锐利等原因使献血者情绪受到影响,对医务人员失去信心。此外,局部疼痛刺激加重也有可能造成恶性刺激,因此,增加紧张和恐惧心理。4、连锁反应看到他人献血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加重其疑虑和恐惧情绪。5、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低血糖(常见于冬、春季)和拥挤等易使献血者处于疲劳状态,尤其下午献血,长时间等候引起心情烦躁。6、因询问病史不详、查体不严而漏诊的疾病,在献血后易导致诱发或复发。7、因于多次穿刺、局部消毒不严、献血后保护或压迫穿刺孔不当,引起局部不良反应。8、器械消毒不严引起感染或传染病。(二)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处理1、局部反应(1)血肿:采血过程中出现血肿,应立即停止采血。用消毒棉球或无菌纱布覆盖好穿刺孔,用手指继续压迫,并嘱献血者抬高手臂达心脏水平以上持续5~10分钟。(2)局部感染:疖肿、蜂窝织炎、静脉炎等。局部感染早期,可行热敷或鱼石脂软膏外敷,并根据疖肿、蜂窝织炎、静脉炎或淋巴管炎的治疗方法分别进行处理。2、全身反应(1)局部感染后导致全身性感染:一量发现,应送医院治疗。(2)晕厥:属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所以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症状,如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冷汗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采血,平卧头低位,松开衣领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可刺激人中穴或合谷穴。清醒后适当多饮些糖水,一般多能很快恢复,如发现神志不清者,在上下齿间放入用纱布包好的压舌板,防止咬伤。严重者送医院诊治。要特别注意在献血后30~60分钟(也有数小时者)发生的迟发性晕厥,这种反应危险性较大,极易造成外伤等严重后果,处理方法同前,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3)肌肉痉挛或抽搐:多数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而引起换气过度综合征所致。一旦出现症状,应嘱其安静休息,并进行对症治疗。(4)恶心或呕吐:通常稍休息后很快恢复,如少数献血者反复出现呕吐时,可用些镇静剂针灸治疗。(5)心功能紊乱或呼吸困难:对发生心功能紊乱或呼吸困难者,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二、献血的并发症(1)脑栓塞:可由空气栓塞或微血栓引起。(2)既往有反复晕倒病史,或有肝、肾、心功能障碍史的献血者,献血后易导致复发或加重。(3)不按规定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大量献血,可造成失血性贫血。上述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和治疗。三、急救药品和用具献血反应很少发生,即使发生,一般经过休息或对症处理后可以很快恢复,但也有极少数不良反应需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所以采血单位应备用一些急救药品和用具。1、药品:(1)白糖;(2)25~50%葡萄糖液;10%葡萄糖酸钙液;(3)生理盐水;(4)低分子右旋糖酐;(5)芳香氨酯类;(6)晕海宁及其他镇静剂;(7)硝酸酯制剂;(8)注射用阿托品、肾上腺素;(9)呼吸中枢兴奋剂。2、用具:(1)呕吐盘;(2)毛巾;(3)各型消毒针头、注射器;(4)输液器材;(5)针炙针;(6)氧气袋或氧气瓶、面罩;(7)用纱布包好的舌压板;
献血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