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中考对联对法的指要.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中考对联对法的指要对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特别是结合文言文内容来进行对偶知识的考察,如 XX年泉州中考中的文言阅读中就有一题对对子的题目,预测在今后的命题中还会大行其道。这是因为:一方面对联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骈句,这本身就依赖于文言作品而存在, 借助文言语段来考察,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其次是因为文言文的骈句、对仗的语言形式具有示范性,结合文言文语境来训练,其要求实际也有了一定的降低。那么,如何对好对联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方法:首先,了解对联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 字数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 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虽词要对虽词。如: “两个黄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节奏相合。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如杭州西湖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上举杭州西湖岳坟联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7、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其次,注重平时积累。 1、应当了解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性、短语结构。 2、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句子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阅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凳要坐十年冷、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水是眼波横,山为眉峰聚。”等等。3、多关注一些对句高手的佳联、妙对。像王勃、苏轼、解缙、纪晓岚、郑板桥、郭沫若等的佳联、妙对。王勃的千古绝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读后你不能不叹服!苏轼的文、话、词、赋等绝妙,对句子也是一把好手,我们对其妙对、佳联之趣闻逸事,当然不止一次一时有所知晓,只要读书,时时有之。如苏轼有一天到乡间,见老乡们正在挑塘泥,一老妇人说: “一担重泥挡子路”苏轼随即答道:“两行伏子笑颜回”对得真是工整而有趣。 4、多读一些民间楹联和商联。楹联产生于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产生同汉语言文字有密切的关系。谁都知道,汉字是单音节的方块字,而汉语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乂是由单音字组成的单音词。如天、地、日、月、风、云、山、水、春、夏、秋、冬、贤、圣、是、非、红、绿、黑、白、有、无、大、小、来、去、先、后、左、右、歌、舞、飞、驰等等。这些单音词在古汉语中分另UI!于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同类性质的单音词,乂常常分属于平仄二调,如天、地,为同类名词,天属平声,地属仄声;来、去为同类动词

关于中考对联对法的指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开始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0-08-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