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近年来,语文知识教育在强调知识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自己与周围世界所结成的关系的反映和评价。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情感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即语文课内教学和语文课外引导两方面。”
语文课内情感教学要抓住5个环节:1)善于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情感因素。2)激发学生内在情感使其产生共鸣,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3)整体理解,领会课文内在思想,把握其寓含的深意。4)咬文嚼字,推敲关键词句;挖掘蕴涵词句中的情感因素。5)理性总结,引导学生情感反馈,形成创造美的能力。
按照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内教学须同课外学习活动兼顾。因为课外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课内的延伸。因此,语文课外的情感教育须包括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社会生活的审美两个方面。
下面本人就从上述的几个环节谈谈具体的做法:
,充分展示情感因素。
所谓以情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从而突出展示情知交融所产生的教学魅力。就教学内容而言,以情施教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情感地讲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的责任是把教学中那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以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也要分析内容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教师首先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打动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再用这种感情去打动感染学生。正如托尔斯泰说过:“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会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也要备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自己受教育、受感染的过程。我们从接触教材开始,就要使自己的思想和教材中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为教材中体现的爱而爱,恨而恨,忧而忧。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著名的优秀通讯。作者选取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舍身救朝鲜儿童”、“战地谈话”三个典型事例,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伟大而崇高的情怀,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今天仍然是一篇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其中“松骨峰战斗”描写的是激烈的战斗场面,感人至深,表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奋不顾身的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每次备课读到这里时,我眼前边似乎浮现出一幕幕战士们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壮丽场面,对英雄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便油然而升。战士们崇高美丽的思想感情,英勇无畏的壮举,强烈地感染着自己,觉得自己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这种深刻的感受告诉学生。正因为自己在备课时,把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备到深处,在教学中就能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理解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实践表明,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得越透彻,感受越深,对学生启发引导也就越富有情感性,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也就越深。
,使其产生共鸣,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课文内在
02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