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辩证看待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篇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五位一体”的科学依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一以贯之的接力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也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六大以来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最后发展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此可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1.“五位一体”的解读一、经济建设是根本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能富裕,国家才能强大,才能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厦奠定根基。二、政治建设是保障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强政治建设,让更多的人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合理地处理利益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只有加强政治建设,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只有加强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三、文化建设是灵魂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的团结全国人民及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组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只有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把文化建设成为亿万人民凝聚在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工程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四、社会建设是条件所谓社会建设,它的主体是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其原则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也处于集中期、频发期,各类社会建设的问题从不不穷,我们面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很重。因此,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为十多亿人民提供良好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又要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而建立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结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现实条件。五、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综合,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心态,它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生态领域的综合体现。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从而造成了发展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与之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给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带来阻碍和困难。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更加突出生态的重要性,更加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唯此才能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包容性的发展,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发展的基础。2.“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原理3.“五位一体”的影响首先,它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孤立的人,而是指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客观需求,必然包含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活动中,直接体现在“五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内。其次,它彰显了社会主义事业与时俱进的特色。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