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城改造拆迁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认清形势关注民生依法操作强势推进努力实现旧城改造新突破——在西门片区旧城改造拆迁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县城西门片区拆迁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我县实施旧城改造拆迁工作的序幕。刚才,县建设局段有康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县城西门片区旧城改造的决定》,并对前段时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中枢镇太文华同志做了很好的基层动员发言。你们讲的很好,要求你们今后做的更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关注民生,进一步增强做好我县旧城改造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年来,随着我县一批城建工程的竣工使用,城镇面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有了较大改观。县城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健全,城市的承载力有了较大提升,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县的城市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城市的结构和布局极为不合理,在城市的建设上没有做到内部提升和外部拓展的协调发展。新城区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框架和基础,基本具备了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但旧城区却依然延续着农业城镇的脉络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县城2的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建筑品质低、综合环境差、安全隐患大,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极为恶劣。也正因为旧城区改造的滞后,导致了县城老居民无法享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城市的品味和档次得不到提升,城市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二是政府财力有限,城市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尽管群众盼望改造的呼声强烈,却无法单靠政府自身投入大量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三是拆迁改造困难多。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和主观认识上,部分领导干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跟上节拍,工作上还没有拿出过高、过硬的目标和措施,缺乏敢于大规模、大力度拆迁的勇气和魄力;个别被拆迁单位还在等待观望,没有真正从认识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统一、高度一致,缺乏干事创业的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存在被动应付、拖拉疲沓的思想;部分业主思想观念陈旧,满足居住现状,缺乏支持配合拆迁的积极性,甚至个人利益当先、眼前利益为重,总想借拆迁投机取巧得好处,达不到个人目的便千方百计出难题、找麻烦、设障碍,严重影响了拆迁进度。可见,我县的旧城改造工作势在必行,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第一加快县城旧城改造,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完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配套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要让城市居民既要安居也能乐业,要使城市的公共资源让人民共享,因此,城市建设事关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实施旧城改造,就是因为旧城区老、旧房屋多,公共安全隐患大,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道路破旧狭窄,绿化亮化不配套,城市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旧城区居民生存环境的改善,更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该片区的改造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旧城区的改造,才能彻底改善县城老居民的生存环境,延续县城中心城区的商气,同时又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多重功能。第二加快县城旧城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园区和项目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县城框架。但我县城镇建设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功能不全、品位不高、形象较差,特别是由于缺乏高档次的商业服务设施,商贸服务业发展缓慢,这与全县工业化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由于我县县城规划控制面积已经锁定,发展空间有限,加之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必须走旧城开发改造的路子。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对老城区的拆迁改造,加快县城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第三加快县城旧城改造,是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实效的现实需要。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谁的投资环境好,谁就能引凤筑巢,借力发展。如果环境不好,即便来了,也难留得住。南方及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发展得快,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利用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大批投资,从而实现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我们要招大商、引大资,迫切需要改善硬环境。只有完善了县城功能,提升了县城品位,才能吸引财气、集聚商气,才能有更多的外商到我县投资置业。第四加快县城旧城改造,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历史经验证明,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一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据测算,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拉动GDP曾加个百分点。可见,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不断聚集产业、聚集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全
在旧城改造拆迁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