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两首(第1课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两首(第1课时).doc南陵县工山镇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5古诗两首学科语文班级四(2)班 课时 第1课吋设计者钱光华一、教材内容分析中华文化傅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这文苑之中的一朵奇葩。本单元所选以“角度”为主休的古诗,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名诗《题西林壁》。这首诗作者是在观峰写景之余,揭示了全面、正确看待事物,必须站在一定角度的深刻道理。《题西林壁》讲作者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游山西村》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西林、山西村、腊酒。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词,默写《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前一首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后一首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喑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宜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以观察法和练习法为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单项传授转化为双向互动。利用畅言软件电子白板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学习古诗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采用抛锚式教学;创设情境f提出问题一小组学习f合作探究f师生互动->成果汇报一问题解决;穿插微课,结合大量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协商讨论,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从而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畅言教学软件、ppt,电了白板。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题西林壁)课时要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口己的感受。一、 导入新课1、 师吟诵《题西林壁》。W: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诗题)2、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媒体出示: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 初读古诗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根拯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 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和指止。3、 指名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注意:"横、岭、峰”是后鼻音。《题西林壁》。三、研读古诗(-)解诗题,知作者1•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师出示课件(二) 抓字眼,明诗意(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

古诗两首(第1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20-08-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