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二十七单元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史综合专题
(6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
(每个3分,共20小题60分)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据此回答1—9题:
,错误的一项是
,不少中国人渡海去日本
B.《汉书·地理志》的记载说明中国对日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统一后的日本直接派使臣到长安来见汉武帝
,光武帝刘秀赐给倭奴国金印,倭奴国“遣使奉献”
,一方由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征集的遣唐使墓志在日本东京展出,墓志石碑刻有“國號日本”字样,底座上则有开元年号。这方墓志
“日本”国号为唐皇帝所赐
3.“舍身取义传道艺,唐风漾溢奈良城”。郭沫若的这两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清政府的军事代表团和日本的考察团都曾到达德国,学习德国富国强兵的经验,受到了首相俾斯麦的接见。了解了中日两国考察的不同侧重点之后,俾斯麦预言:10年后中日若发生战争中国必败。俾斯麦预言“中国必败”主要是基于清王朝
、拒绝变革制度
。在上海集会的音乐家谱写了《马家军之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马占山牌香烟”,广告词说:“愿人人都学马将军。”这里的“马家军”是
8.“祝捷的炮象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述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②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④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45年9月日本战败签字投降;1972年9月,中日建交;2007年9月18日,中、日、韩三国合办的“亚洲文化艺术节”在中国南通开幕。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们对中日关系可以作如下思考
①历史上日本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这是中日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②中日两那段不愉快的历史、甩掉包袱面对未来③中日两历史教训,促进两国关系的和谐发展④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⑤中日两国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A.①②
200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