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报告.doc“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从2000年10月份,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至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名词取代了沿用了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揭开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全国中小学掀起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新高潮。如今在教育部、社会各届等的大力提倡、积极推动下,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全国各地开展得有声有色。因是新兴学科,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始至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一直沿用,本着纲要的要求,各地教材本着“一纲多本”的原则去编写等,尽管依据《指导纲要》的规定,小学信息技术课应从三年级开课,而实际上我市各区很多学校都从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目前全市统一使用的龙教版教材起点也是三年级,一二年级没有教材。尽管从全市08年统一使用省编教材起,我借助教研活动,借助常规视导,借助各级赛课,借助网络平台等进行教材辅导、同课异构、典型及优秀课例展示与交流、进行集体与个别交流、答疑等等。尽管我多方面做了努力,但因为教师流动性大、精力有限、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部分教师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甚至有部分学校在学科教学上校内都未形成体系,各自为政。更有甚者,将三年级的教材用在一年级,造成学生重复学习,失去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兴趣等。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基于以上,本课题的研究,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科特点出发,合理设置一、二年级教学内容,注重一二年级与三年教学内容的衔接,使我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序、更实效,于学生于教师都将具有深远意义。1、于学生:避免学习内容重复、使课堂教学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2、于教师:减轻无效劳动,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没有依据、无序的局面。3、实现快乐的教、快乐的学,彼此成全,共同发展。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而言,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依据整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安排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以生命化教育理念为主要理论支撑,以课堂为研究主场,解决如下问题:一、二年级开设什么内容的问题(教什么?);一二年级与三年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怎么教?)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1、问卷调查法。结合课题研究,设计调查问题,了解区内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使用的教学软件、教学中存在的疑惑等。2、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在课上运用,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
课题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