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运营管理:也叫运作管理,是对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和改进的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2、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对生产与运作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3、生产与运作活动:是指“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变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供给给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获取和利用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的过程。4、生产(运营):是一切组织将其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输入输出过程,也称投入产出过程。5、生产运作(运营)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的,能将一定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6、制造性生产: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7、连续性生产: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与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8、离散性生产:指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与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9、备货型生产MTS: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10、订货型生产MTO:指按用户订单进行的生产。11、工作地:是人们运用机器和工具对物料进行加工制作或为顾客服务的场所12、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是指工人从事同样的操作的重复程度。13、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形成工艺专业化车间。工艺专业化形式的生产单位内集中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可以完成不同产品上相同工艺内容的加工。14、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产品(或零件、部件)建立生产单位。对象专业化形式的生产单位内集中了完成统一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工艺设备和工人,可以完成相同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的加工任务。15、生产率:是指生产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务与生产这些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资源之比。16、工作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加每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17、工作职务轮换:是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所做的工作。18、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即给予职工更多的责任,更多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19、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是指在产品设计正确、工艺完善的条件下,制造产品或进行作业所用的时间,也称定额时间,由作业时间与宽放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个人宽放、疲劳宽放、管理宽放)构成。14、无效时间:是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人控制范围内的原因而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置的时间。15、工作定额,又称为标准工作时间,是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16、工作标准:正常的工作速度。17、综合计划:也称生产大纲,是一种概括性计划,是根据需求预测确定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水平等决策性描述。并不具体制定每一种的生产数量,生产时间,每一车间、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18、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通常以日或周为时间单位。是将综合生产计划或产销计划转换为作业计划的关键环节。19、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期间内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20、独立需求:来自用户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称为独立需求。21、ABC分类法:A类价值高数量少;B类价值数量中等;C类数量多价值少。22、产品结构清单:又称为物料清单文件BOM,它不只是所有元件的清单
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