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立业诗 1、短歌行曹操(魏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种“忧”的情绪是否贯穿全诗? 忧:人生短暂; 自己老年将至而却没有人才辅佐自己完成大业情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 2、书愤陆游(南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 、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和题目“书愤”之间的联系。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 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在表现手法上, 《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 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3、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 处于存亡危急之境地。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 “功盖三分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咏诸葛亮的诗。 3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南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搵英雄泪!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 1168-1170 )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能北上抗金。
建功立业诗-课件(PPT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