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高校美育的现状分析080304203 顾松林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还要培养和塑造完美人格。美育对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性格等都能产生深刻影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重视美育、加强美育便成为我国教育界、美学界和文艺界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一、我国大学美育的现状当前的大学校园正处于一种审美的干涸状态中,走在大学校园中,已经看不见20世纪80年代高高飘扬在大学生头上的理想之旗,那种伴随着信仰和责任而洋溢在每一张年轻的脸上的自信,早已经荡然无了。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胜利、消费文化和经济杠杆对人文精神破坏,科技飞速发展和物质产品高度丰富急剧膨胀了人的物欲, 从而造成了物对人的挤压与人的精神的日益贫困。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再也不是过去的那个圣洁的象牙塔了, 不少大学生在义利之辨、美丑之辨、善恶之辨、真假之辨中迷失了方向,导致了人生价值取向走向了低谷,有的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目的, 有的甚至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航向,这些都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注意。 现在许多国,如德国的“缪斯教育论”,就把美学、哲学、教育学与美育联系起来,并把美育作为探索的出发点;美国的“创造教育运动”,把培养人的创造力这一美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通过发掘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日本的“全人教育”...也主张美育是培养完全人格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统一的美育大纲,也没有公认而且具体的测评标准。另外,关于大学美育价值的全面认识,大多还是孤独地存在于那些哲学式的高深学术讨论或零星的教育实践中,远没有成为大众的观念或者至少是教育界广泛的观念和行动,这些对于高校审美教育的深入开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二、美育对大学生的道德、智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美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根支柱,它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创美能力,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今,我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德育,它往往忽视了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的主体性,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铄过程成为我国许多学校德育的主流特征,而信念的建立单靠理性的说教或简单的行为训练,已在全球范围内被证明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美育的储善、导善和立善功能。美育之所以具备这个功能,是因为审美作为自由感受,含有自由意志的因素,有助于把对大学生道德规范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对他们自由意志的培养。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情感活动作为一种信息通道,将审美与伦理道德两种心理结构沟通起来,道德规范的强制性将逐渐被意志自由性取代,道德的法律将日益转化为个体的自律,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智能素质中最主要的是心智能力 ,即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对...于有无美感的学生,他们的直接感受和认识程度大不一样。美感并不单纯是由视觉和听觉来决定 ,同时还要有思维、感觉、愿望、联想以及其他种种。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大脑右半球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形象教育为特征的美育,美育能使高度活跃的形象思维通过“胼胝体”导入专司抽象思维的左半球 ,进而调入表象储存 ,进行重新组合,构成现实中没有的新的表象,从而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创造能力。我们知道,体育是健与美相结合的艺术,
大学美育的现状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