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矽卡岩型铁矿床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可构成中、大型矿床,一般多为富矿,而且常伴生 Co、 Ni、 Au、 Cu、 Pb、 Zn→ Cu、 Pb、 Zn、 Mo、 Bi、W、 Sn 等多种有用金属组分, 并且常与矿浆贯入型铁矿、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锡等矿床共生。重要的矿床如( 河北) 中关、( 湖北) 铁山、(新疆)磁海、(菲) Parap 、(美) Eagle Mountain 、(墨) Fierro 。(1 )地质构造背景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般富碱质(多富 Na2O )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小型。成矿深度一般在 1- ,蚀变及矿化的温度一般在 800-200ºC ,主要矿化温度在 500-400ºC 。(2 )矿床特征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囊状、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的矽卡岩中, 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捕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多呈渐变关系。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 可见赤铁矿、菱铁矿、镜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锡石、闪锌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为矽卡岩矿物组合,如石榴石、透辉石及钙铁辉石、方柱石、钠长石、阳起石、符山石、绿泥石、方解石、金云母、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等, 因矿床和矽卡岩类型而异。矿石具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它形- 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条带状、斑杂状、角砾状、致密块状等构造。围岩矽卡岩化普遍, 且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 分带情况因矿床而异、蚀变最强烈的部位多在正接触带。近矿围岩多见金云母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绿泥石化。(3 )成矿作用模式(见图 7-8 ) 虽不排除部分矿床的铁来自岩体的围岩, 但大多数矿床的铁质是岩浆热液带入的, 岩体富钠及钠化蚀变作用有利于铁质进入热液。当岩体侵位于中、浅部位的碳酸岩盐等有利围岩冷凝结晶时,岩浆中的挥发组分开始向岩体的顶部及边部集中,在早期高温阶段(超临界状态) 流体通过双交代或渗滤交代作用形成干矽卡岩; 其后因温度降低沿接触带上升的接近临界状态的富铁流体与围岩( 包括干矽卡岩) 交代形成湿矽卡岩矿物组合及磁铁矿, 即铁矿的主要形成阶段;在更晚阶段则形成伴生的赤铁矿、锡石等氧化物及铜、铅、锌的硫化物。图 7-8 酸性侵入体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床模式图(据翟裕生( 1995 )原图修改) 1- 砂砾岩; 2- 粉砂岩和泥灰岩; 3- 大理岩; 4-中- 酸性脉岩; 5- 闪长岩(和/ 或石英闪长岩、花岗岩); 6- 接触交代矿体; 7- 蚀变带; 8- 沉积- 接触变质改造矿体; 9- 断层; 10- 矿体产状类型编号: 1a- 岩体内的矿脉; 1b 捕虏体中的矿体; 2a、 2b- 岩体顶部矿体( 2a- 单层矿体, 2b- 多层矿体); 3a、 3b- 岩体侧部矿体; 4a、 4b- 可能伴生的外围矿床( 4a- 岩体外部顺层矿体; 4b- 岩体外部热液充填交代矿体) 2 、矽卡岩型铜矿床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 可构成中、大型矿床, 一般多为富矿, 而且常伴生多种有用金属组分,
矽卡岩型矿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