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是否开始褪色? 编者按:“金砖四国” 10 年来书写了一个增长神话。然而, 今年以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减速, 与此同时,“迷雾四国”、“展望五国”以及“新钻 11 国”等新词所指称的国家引人瞩目。“金砖四国”的成色是依然如故,还是已然褪色?为此,本报约请两位学者展开深入讨论。是为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与本报联合开设的“争锋”栏目第二十三期。“金砖四国”成色依旧宋国友●衡量“金砖四国”的成色要从长期趋势来观察●与发达经济体及其他新兴经济体比较, “金砖四国”熠熠生光●“金砖四国”拥有日益上升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力与过去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相比,今年以来“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低速时期。然而, 如果据此就得出“金砖四国”失去发展后劲、无法继续崛起的结论, 又是较为偏颇的。事实上,“金砖四国”成色依旧。“金砖四国”崛起是历史趋势“金砖四国”的成色根本表现于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不断上升的实力。整个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 除了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外, 其他“金砖四国”均处于明显落后地位, 是真正的“发展中国家”。冷战结束后的上世纪 90 年代,也没有一个“金砖四国”成员能够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只有到了 21 世纪, 才开始了“金砖四国”的赶超时代。如今,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 2011 年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名义 GDP 已经位列二、六、九和十位, 均处于前十。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 PPP ) 来衡量, 这四个国家更是均处于前八。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四月份公布的预测结果,如果再过 5 年,也就是到 2017 年, “金砖四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位次还将进一步提升,其名义 GDP 总和甚至将超过美国和欧盟, 更不要说如果用 PPP 计算所带来的巨大经济领先优势了。所以, 衡量“金砖四国”的成色, 要跳出对当下的经济现状评估, 要从更为重要的长期趋势来观察。决定“金砖四国”成色的关键指标恰恰体现为一种长时段的历史趋势。这个趋势指向由于“金砖四国”的整体性崛起所改变的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国际经济版图。未来“金砖四国”不仅作为一个整体能够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肩, 其单个成员的总体经济表现也异常出色。今年,中国仍然是大型经济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此外,虽然具体时间有差异, 但国际学界普遍认为, 不迟于 2030 年, 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速度与规模双重均衡优势通过对“金砖四国”及其参照系进行比较, 可以准确地认识其所处的位置。大致上,“金砖四国”有两大参照系:一为发达经济体,二为其他新兴经济体。如果说“金砖四国”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经济问题, 那么, 发达经济体更处于棘手的经济危机当中。欧洲仍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沼, 并且危机正逐渐向银行系统蔓延, 呈现出恶化的态势。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经历了短暂的经济复苏, 但好景不长, 随后便面临着由巨额财政赤字所导致的债务危机。有不少评论因此认为, 美国正游走于危险的债务悬崖边上, 稍有不慎, 就要跌落深渊。日本已经历两个“失去的十年”, 去年又遭遇了史所罕见的高烈度地震及其引发的巨大海啸,其国民经济因而被拖入新一轮的沉沦当中。更为重要的是, 遭遇危机, 发达经济体处在基本上已无计可施的尴尬境地, 除了普遍实施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外, 绝少有其他有效的政策储备可以使用。而“金砖四国”的政
“金砖四国”是否开始褪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