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市《语文中考说明》古诗词赏析《观沧海》三国·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奸雄和枭雄,代表作《龟虽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赏析: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饮酒》东晋·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问我怎样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心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在地可以看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南山)山中的气息,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飞鸟结着伴儿归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忘记了怎样用语言表达。赏析: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采菊东篱,遥望南山。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态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想要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字子安,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一;代表作《王子安集》)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透过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离别时心情彼此都一样,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的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都如同近邻一般。(千古佳句、乐观豁达胸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分手的路口,实在不用儿女情长,伤心地痛苦。赏析:这是首送别诗,王勃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及朋友间真挚的感情。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颈联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行客路过茫茫的青山下,在绿水之间独自行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去就已经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千古名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出的家书不知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思乡思亲之情)赏析: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颔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新旧更替的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使至塞上》唐·王维(字摩诘,擅山水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之称。)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以“征蓬”“归雁”自喻,漂泊孤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壮阔雄奇之景,显露豁达胸怀)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借蓬草自喻,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孤寂、飘零、抑郁之感;颈联两句: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缕直指苍天的烽烟;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奔流不已,一轮浑圆的红日,渐渐西坠,正悬挂在宽广的河面之上,描绘出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
古诗词赏析北京《中考详细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