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语文第八讲汪曾祺.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4大学语文主讲:黄晓峰大学语文第八讲汪曾祺及其作品汪曾祺小传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当时教习作课的沈从文的喜爱。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和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旅食集》、《汪曾祺小品》、《中国当代名人随笔汪曾祺卷》等,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在《我的故乡》中,汪曾祺深情地写道:“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及,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而让汪曾祺魂牵梦绕的高邮湖,在他的笔下又是那么地独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莫,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高邮时期的汪曾祺1、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一个士大夫世家。父亲汪菊生对汪曾祺影响最大。开明、宽松的成长环境,在父亲身上存在的传统士大夫的意趣以及顽童式心态影响汪曾祺:①童心②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③深谙生活之美的享受主义者幽默M时好奇的少年(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要到处看,到处听,到处闻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要用感官去“吃”各种印象。)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放学回来,一路上有很多东西可看。路过银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银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的虎头帽上的小罗汉。路过画匠店,我歪着脑袋看他们画“家神菩萨”或玻璃油画福禄寿三星。路过竹厂,看竹匠把竹子一头劈成几岔,在火上烤弯,、这种市井世俗生活的悠远与神韵在少年汪曾棋的心灵上镌刻了一个不灭的印迹。一所以后来汪曾祺写小说:①擅长于风俗画的描绘。②人物:多半就是一些闾巷平民。③汪曾祺就写这些五行八作的市井细民如何传奇,如何神异。④并在其中着意挖掘一种生活的诗意和健康的人性3、高邮时代对汪曾祺后来的创作产生影响的人,还有汪曾祺少年时代的两位语文老师。其中有位初中老师高北溟先生教他归有光的文章汪曾祺受归有光的影响非常深: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和阿索林(这是一个西班牙作家)。(汪曾祺曾说:“归有光是中国的契诃夫。”)汪曾祺的创作和归有光确有相通之处:都是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但是却透露出深邃的意思出来。庭有枕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大学语文第八讲汪曾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rterye
  • 文件大小8.27 MB
  • 时间2020-09-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