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各种常见仪器:常诜圈的就台水槽芬損漏斗(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取用:粉状药品一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一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 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 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 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 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6)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 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 他气体及杂质(%)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按物质种类)混合物{单质(按元素种类)化合物一定是混合物:合金、溶液、空气3、氧气(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 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制取氧气:①反应方程式:①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加热(MnO4+MnOz+Ozf氯酸钾2KCIOMr加热=2KC1+3O2f过氧化氢2H2O2MnO22H2O+O2T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巧记:茶庄定点收利息)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 、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c) 、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 字母表示:A+BT\B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 字母表示:ABT\+B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4、 催化剂:特点:“一变两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5、 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6、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0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黄色)S和0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红色或白色)P和0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银白色)Mg和0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用于照明弹等)(银白色)Fe和0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