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
以人为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成为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节课采用《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形成较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学生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作为认知前奏,把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而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这样巧妙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1之后的“做一做”,通过三组有密切联系的算式,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练习题设计成小猪吹泡泡、帮小猴爬梯摘桃、小兔子过河采蘑菇和小鸟回家的童话背景中,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小猪吹泡泡和小鸟回家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提高学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小猴摘桃和小兔过河的活动采用集体比赛和人人参与同步的方式进行,学生既达到学生的数量,又在竟争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渗透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有51个桃,平均分给9个同学,最少拿走几个就够了?通过这个环节激发探究的欲望,让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教学效果的反思
由于本节课之前,学生就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因此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数目大了些。因此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探究的难度较小,显得本节课平铺直叙,没多少闪光的地方。
主备人
金霞
讲课
时间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第(4 )册第(4 )单元第( 1 )课
课题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除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求商。
过程
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
重点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模式与
环节
讲授和启发结合。
一、复习旧知二、自主探究独立求商三、学习效果测评
教具
学具
主题图、口算题卡。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
一、复习旧知。
二、自主探究,独立求商
1、组织口算练习。
4×5 5×8 7× 9 9×4
7×3 6× 8 9×5 8×8
集体订正。
2、计算下列各题
24÷6 15÷3
指明说说是怎怎么想的。
1、谈话引入新课。
2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