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大危险源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ppt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6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cnjsjjjp老表2011年2月重大危险源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章基础知识概念: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隐患重大危险源单元临界量安全措施原理:事故致因木桶原理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管辨识分级监管应急救援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方法隐患管理隐患治理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概念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事故隐患安全措施第二节原理事故致因理论木桶原理第一节概念一、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及其装置的集合。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这样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第一节概念从导致事故和伤害的角度,可以将危险源分为两类:Ⅰ类危险源是直接引起人员伤亡、财物损失和环境恶化的能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离能、核能等)、能量载体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称之为固有型危险源;Ⅱ类危险源是导致Ⅰ类危险源失控,作用于人员、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包括人失误、元件故障、系统扰动等),它是系统从安全状态向危险状态转化的条件,是使系统能量意外释放,即造成系统事故的触发原因,它的危险性主要由固有型危险源的性质决定,可称为触发型危险源。Ⅰ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严重性,Ⅱ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一节概念二、危险有害因素GB/T15236-1994《职业安全卫生术语》中的定义: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定义: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第一节概念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有害因素分四类一、人的因素2种: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共22类二、物的因素2种:物理性69类、化学性18类,共87类三、环境因素4种:室内作业环境、室外作业环境、地下(水下)作业环境、其它等共45类四、管理因素6种:组织机构、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投入、职业健康管理、其它等共10类第一节概念三、事故隐患GB/T15236-1994《职业安全卫生术语》定义:事故隐患是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控制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措施失效或缺失。事故隐患按照可能导致事故的类型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分为20类,包括: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第一节概念四、安全措施安全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作用和目的: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2、处置危险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或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4、能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互救条件;6、最大限度防止事故扩大;7、最大限度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8、实现经济和安全相适应,使危险有害性达到可接受范围第一节概念根据安全措施的优先顺序分四种:1、直接安全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具备的本质安全性能,本身安全的,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安全电压,厂房采用耐火防爆结构,自然通风系统等。2、间接安全措施:连锁,防护性的安全措施。3、信息安全措施:标志,说明,检测报警等。4、安全管理和个体防护按照安全措施的等级顺序,采用安全技术措施的原则有: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采用安全措施基本要求:针对性、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重大危险源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843 KB
  • 时间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