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中庸思想与企业文化论文一、对“中庸”的理解“中庸”是一种深邃而实用的文化思想,也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出的为人处事的智慧结晶。过去, 人们对中庸思想的解读存在误区“。从个体行为的角度, 有人认为“中庸”就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的调和或‘和稀泥’,充当‘和事佬’。从群体心理的角度,有人认为中庸就是折中主义、平均主义、妥协主义、庸碌主义、不彻底主义的代名词。”②显然, 人们只从表面字义去解释“中庸”, 而没有真正理解其深刻的内涵。仲尼曰:“君子中庸, 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 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 小人而无忌惮也。”朱熹解释道, “平常之理, 乃天命所当然, 精微之极致也。维君子为能体之, 小人反是。”③毛泽东说:“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的解释一番。”④那么到底何谓“中庸”呢?在《论语》中, 孔子对“中庸之道”的精辟阐释是“过犹不及”。(《论语先进》)⑤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时变”、“权变”, 但是这种变, 并不是没有标准和依据的, 其规范原则就是中正。在《中庸》中,子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⑥可见, “中庸”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妥协与让步, 或者提倡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伪君子风格, 而是善于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中巧妙应对, 调解各种不调和因素, 寻求最佳的解决方式, 实现内心之“中”与外在之“节”的契合, 以达到“和”这一“天下达道”。中庸的思想就是力求化解冲突, 达到和谐的境界。“中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真正把握中庸思想的人,对问题的处理和理解不拘一格, 无固定的方法, 力求达到“恰如其分”的境界。⑦他们能做到因人、因事、. .页脚处理问题, 在心态上也能做到不温不火、不卑不亢、舒缓有致、进退有据。朱熹继承了孔子与二程的中庸思想,着重从“中和”的思想阐释该理论。朱熹认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又引程颐的说法“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⑧综上所述,中庸主要体现为在思想上力求中正不偏, 在行为上做到无过无不及。“中庸”思想在对软环境应对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能够使人们较好地处理上下、左右及内外等多方面的关系; 能够使他们较快地掌握“明”与“暗”、“冷”与“热”及“硬”与“软”等协调技巧;能够使人们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用“和”的理念去调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在实际的操作实践中, 达到“中庸”之境界并非易事。如何将事情做到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 如何把握分寸, 尽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实现尚中、适中、中和与中正,这是检验正确运用中庸思想的重要原则与标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 “中庸之道”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办事极左或者极右, 容易搞砸。择其适中, 则可找到平衡。市场经济已逐步形成与进一步发展的今天, 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改变。“中庸”可教人学会适度, 学会忍让, 以适当的言行要求自己, 以求达到与所在群体的和谐统一。生活之中, 常见讨价还价。比如一个鸡蛋, 进货五角, 小卖叫价一元, 小买还价四角。卖价一元, 宰人过分。还价四角, 亏其成本。宰人与亏本,生意做不成。如果七角成交,比较适中,则有皆大欢喜“。管理者只要能使管
中庸思想与企业文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