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6年级上册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6年级上册教案��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加以积累。单元重点知识:体会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单元难点知识:能灵活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时分配:《山中访友》2课时《山雨》1课时《草虫的村落》2课时《索溪峪的“野”》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2课时回顾拓展一2课时教学内容:1、山中访友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教学策略: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景这一独特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解题后,可让学生猜猜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望。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句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轻松迎客,寒梅报春这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这节课我们学习《山中访友》,读题,让我们去体会作者是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有哪些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组织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德高望重津津乐道依然如旧汩汩瀑布栀子花犬吠恩泽细数唱和旋转①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读音。)②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③你能结合课文将成语补充完整吗?德高望重的()津津乐道地()依然如旧的()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归鸟的环境衬托描写的作用)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语言训练点1文本内容: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引入: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反馈交流。作者形象地把桥比做什么?什么叫“德高望重”,为什么把桥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桥的“德高望重”?读着这些词句,想象一下,古桥在几百年历程中,都驮过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古桥依然屹立着。这正是“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齐读)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语言训练点2文本内容: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你能用你的朗读带大家走进这片熟悉的树林吗?怎么样可以称为“知己”?联系第4自然段说说。既然树是我的知己,那树了解我什么?我又是怎样和树成为知己的?想象说话:早晨,我沐浴着阳光,路过树林,();傍晚,夕阳西下,来到树林,我()。高兴时,我来到树林,();伤心时,我来到树林,()。作者真的变成树了吗?你是怎么认为?语言训练点3文本内容:第5自然段自由读。“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给句子换个说法吗?作者是怎么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你从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读出了什么?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说一说。6、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7、想象写话:我和山中的()打招呼: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教学策略: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景这一独特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解题后,可让学生猜猜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

6年级上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2
  • 文件大小93 KB
  • 时间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