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史记与汉书的区别略谈《史记》与《汉书》的异同前人讨论纪传史的等第,一般说法,前四史最优,其次为《南史》、《北史》、《宋书》、《新唐书》、《明书》,又其次为六朝至五代的其它各史, 《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四史最下,而《元史》最芜杂。在前四史中, 又应以《史记》、《汉书》为尊, 二者无论在纪传史上、史学史上, 还是在中国史学上, 都是最优之选。既然二者在地位上如此尊贵,然其何以尊位则原因自有相同或不同之处。如此,将二者略作比较不仅极有意义却也趣味无穷。钱穆可谓近世之大史学家,其治史功力自不待说。钱先生曾说: 凡治史有两端,一曰求其“异”,二曰求其“同”。我自不敢说治史, 然而通过将司马迁与班固、《史记《汉书》略作一比较,发表一点个人见解,也在情理之中,那么,首先来简单了解二者的基本情况。司马迁, 生卒年不详, 有说生于前 145 年或 135 年, 卒于大约前 87 年,处于汉武帝时期却无疑。其所作《太史公书》即今天的《史记》有本纪十二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共一百三十卷, 合五十二万余言,记事上迄黄帝下至汉武太初年间近三迁年。班固生于 32年卒于 92 年,处于东汉光武、明、章明期。所作《汉书》记事自高祖元年至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 有本纪十二表八志十列传七十共一百二十卷,合八十余万字。表面上看可知, 《史记》记事近三千年,用字五十二万余, 是贯通古今的纪传体通史。而《汉书》是记西汉一朝之事, 二百三十年用字八十余万的断代史。司马迁作《史记》是以略古详今的原则, 书中过半是写西汉一百年历史的。而《汉书》专记一朝之史,写作自然详细些。从记事详略上说个人觉得是见仁见智的, 各有所长罢了。我从几方面对二者作一比较。首先看作者所处时代背景有何异同。汉武帝时全国统一, 刚经过“文景之治”的西汉社会安定而国力强盛, 司马迁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史记》的。班固处于东汉前期, 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是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 此时期亦是全国统一,国力强盛的。二者却有一明显不同之处,秦末农民大起义,既而楚汉相争四载,至武帝时不过百年,战争的影响还未消退多少,从谥号“武”字亦可看出武帝时对外用兵频繁。而武帝之前正是“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宽厚, 行仁政, 兢兢业业终成“文景之治”。这是武帝之前的事, 其影响当然是巨大的。所以司马迁作《史记》时, 社会是先经过战乱而出现治世之后的情况。而班固却不同, 西汉与东汉之间隔着王莽的新朝, 王莽托古改制失败, 社会陷于混乱, 东汉建立者刘秀正是在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下崛起的。班固之前主要是农大起义而不似司马迁之前有“文景之治”。历史上也有“明章之治”一说,即使此说成立, 班固也是处于“明章之治”前期而不是之后。这是二者所处社会背景上的异同。我们再来从家学与自身方面作一比较。司马迁和班固著书都有深刻的家学渊源。司马迁先世原是周朝史官, 父司马谈在司马迁之前做了二十几年的太史令。司马谈有治史良才之称, 其渊博的知识和为人对司马迁都有深刻的影响,从“洛阳嘱事”即可看出。班固先世曾是著名外戚,父班彪也是当时名人,见识广而知识渊博,著有赋、论、书、记、奏事共九篇, 班彪在文化史上的主要贡献, 并为班固所继承的是著史事业。从这点看,班固似不如司马迁,迁世代专事史官,是专业中的专业史家, 而班固先世是外戚, 父亲虽是著名文人而非专史。还
略谈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