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doc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一、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工艺流程(1) 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C,抱子培养,7天)一一斜面母瓶(25°C,他子培养,7天)——大米他子(26。。种子培养56h,l:)——一级种子培养液(27°C,种子培养,24h,l:)——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2,发酵,7天,l:)——发酵液。(2) 球状菌二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C,砲子培养,6〜8天)——亲米(25°C,孑包子培养,8〜10天)——生产米(28°C,泡子培养,56~60h,l:)——种子培养液(26〜25・2化,发酵,7天,1:)——发酵液。2、工艺控制(1)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慕质浓度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棊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抑制)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如葡萄糖和钱的阻遏或抑制,苯乙酸的生长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这里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葡萄糖的流加,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使生物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目询,糖浓度的检测尚难在线进行,故衙萄糖的流加不是依据糖浓度控制,而是间接根据pH值、溶氧或C02释放率予以调节。(2) 温度青霉索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但一般认为应在25°C左右。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同吋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对菌丝牛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故适温度不是一样的,一般前者略高于后者,故有的发酵过程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縮短生长时间,到达生产阶段后便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的合成。(3) ,有时也可以略高或略低一些,,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容易加速其水解。在缓冲能力较弱的培养基屮,pH值的变化是匍萄糖流加速度高低的反映。过高的流加速率造成酸性中间产物的积累使pH值降低;过低的加糖速率不足以中和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或其他生理碱性物质代谢产生的碱性化合物而引起pH值上升。(4) 溶氧对于好氧的青霉素发酵來说,溶氧浓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溶氧浓度降到30%饱和度以卜时,青每索产率急剧卜-降,低于10%饱和度时,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溶氧浓度过高,说明菌丝生长不良或加糖率过低造成呼吸强度卜降,同样影响牛产能力的发挥。溶氧浓度是氧传递和氧消耗的一个动态平衡点,而氧消耗•碳能源消耗成止比,故溶氧浓度也可作为葡萄糖流加控制的一个参考指标。(5) 菌丝浓度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菌丝浓度不超过临界菌体浓度,从而使氧传递速率与氧消耗速率在某一溶氧水平上达到平衡。青霉索发酵的临界菌体浓度随菌株的呼吸强度(取决于维持因数的人小,维持因数越人,呼吸强度越高)、发酵通气与搅拌能力及发酵的流变学性质而异。呼吸强度低的菌株降低发酵屮氧的消耗速率,而通气与搅拌能力强的发酵罐及黏低的发酵液使发酵中的传氧速率上升,从而提高临界菌休浓度。(6) 菌丝生长速度用恒化器进行的发酵试验证明,在葡萄糖限制生长的条件下,青霉素比生产速率与产生菌菌丝的比生长速率

青霉素生产工艺过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20-09-10